![]()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茶樹原產我國的西南地區,已為世界多數學者所公認。這不僅由于我國西南地區是最早知道飲茶與生產茶葉的地區,而且還為近代的科學研究所證實。 茶樹為山茶科茶屬中一個種。山茶科各屬大部分起源于地質史上和第三紀多頒于熱帶與亞熱帶,距今已有六千多萬年的歷史。第四紀以來,由于地殼變動,大地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原屬亞熱帶地區,遭到冰或洪積覆蓋,茶屬植物不能保存。但在我國處于較低緯度的西南地區,以山岳冰川為主,大部分地區并未被冰川洪積覆蓋,因此保存了較多的古代植物。如在已發現的山茶科二十三屬三百八十多種中,就有十五屬二百六十多種原產我國。茶屬中的一百多種,其中有半數以上是我國西南地區(特別是云南。┌l現的。直到最近,我們還不斷地在四川、云南、貴州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許多在自然生長狀態中的喬木型大茶樹。 多年來人們認為茶屬中作為飲料用的茶樹都屬于一個種,它就是1753年由瑞典的植物分類學家林奈氏命名的茶種(C.sinensis,L.),原產中國。其后國為在印度的阿薩姆發現了喬木型大葉茶,有人曾企圖將印度阿薩姆說成是茶的原產地,或者將印度與中國說成是兩個不同茶種的起源中心,我們現在明了阿聯系姆大葉茶種(Var.assamica)不僅在印度的北部茶區有分布,而且在緬甸、越南以及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的海南島等地,也都有分布。它們的染色數目都是相同的(2n=30),在外部形態方面,則因生態條件不同而引起連續性的變異。而且根據資料記載,印度阿薩姆等最早發現的茶樹,也并非當地原產,而是從緬甸北部逐步引種過去的。 茶樹從原產產向外地傳播,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天然,一是人為。我國西南地區,多為橫斷山脈,我國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區是印度、緬甸、泰國、老撾及越南等國各大河流的上游及發源地,茶種由起源中心在漫長的年月中,經過大河流以天然及人為的方法傳播到下游各地,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近代的英國植物學家席勒在他所著《山茶屬的修訂》一書中認為可以作為飲料的茶種不只是一個種,他所迄今休集到的標本,按照植物分類的方法,劃分為親緣相近的三個種,它們是:中國茶種(C.sinensis),大理茶種(C.talien-sis)和伊洛瓦底茶種(C.irrawadiensis);而在中國茶種中,又可分為中國變種(Var.sinensis)與阿薩姆變種(Var.assamica)。按照這個分類標準,除伊洛瓦底茶種只在我國云南邊境的高黎貢山西麓緬甸境內海拔7000-8000英尺處采到一株茶樹外,蓁兩個茶種也都原產我國。而伊洛瓦底茶種的性狀特征則介乎中國茶種與在理茶種之間。它與其他茶種的主要區別是在茶葉化學成分中不含咖啡因,但在與中國茶種雜交后,所產生的雜種后代茶葉中則具有與中國茶種大致等量的咖啡因,因此它大概是從中國茶的雜種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變異型。 此外,合成大量的兒茶素是茶樹新陳代謝的特點。茶樹在系統發育與個體發育過程事,兒茶素是在組成和含量上變化最顯著的化合物。茶樹從種子膨脹時起,即可發現各種形式的兒茶開綠燈。在幼苗出土前和出土初期,都以合成比較簡單的L-表兒茶素和L-表兒茶素高食子酸酯為主。到光合器官形成后,便強烈地合成兒茶素的復雜萬分。植物的個體發育常常是系統發育的反映。我國云南省南部的大葉種茶樹的特點是其幼嫩芽葉中均含有大量的L-表兒茶素和L-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和分布在其他地區茶種的兒茶素組成有較明顯的差異,說明它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茶樹類型,是各個地區茶種的發源地。 茶在我國的飲用和栽培,最早是在云南、四川等地區。秦朝取蜀以后,始傳播到陜西及東南各省。亞人郭樸(公元276-324年)注釋《爾雅》講到茶的性狀說: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曰,蜀人名之苦荼。這時茶之飲用,已相當廣泛了。 茶在我國廣泛傳播,與封建統治階級的需求和魏晉以來佛教的興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這從歷代各地先后設置了許多貢茶園,以及僧侶們講究坐禪戒灑,在寺院旁開辟茶園提倡飲茶、種茶的許多歷史資料中,都可看出。譬如編寫我國第一部茶書--《茶經》的陸羽,原來就是一個佛教徒。種茶最早傳入日本,也是由來華學佛的最澄和尚帶回去的。到了唐代中葉,陸羽在《茶經》(公元758年)中講到當時茶區的分布已有八郡四十二州,基本上包括了秦嶺、淮河以南的種個省區。南宋時,增加到六十六州二百四十多個縣,這時茶葉生產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東南各省。此后茶葉生產的發散發,只不過是在原有茶區范圍內進行填平補齊,擴大面積與增加產量罷了。 我國在長期發展茶葉生產的過程,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茶權栽培經驗。唐以前因為沒有人去進行總結,文獻很少。自陸羽《茶經》問世以后,茶葉菱逐漸增多,許多民羊寶貴的經驗,才陸續公諸于世。茲就土宜、方位、選種、種植、管理與采茶等六個方面,擇要介紹如下。 土宜:陸羽在《茶經》中講到宜茶的土壤說: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又說: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他在這里所講的爛石,無疑是指風化坡積土,土層比較厚,故與沃土并稱,生長在這類土上的芽葉,都比較肥壯(筍者)。礫壤雖不及爛石、沃土,但較之結構與排水不良,有機質貧乏的黃土仍然稍勝一籌。其后宋朝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公元1064年)中講到當時著名產茶地福建建甌的土宜時特別強調有機質的重要性,他說:壑源……茶多植山之陽,其土赤埴,其茶香少而黃白,……至大窠為正壑嶺,實為南山,土皆黑埴,茶生山陰,厥味甘香,厥色清白。說明茶樹種在有機質豐富的黑色壤土上,芽葉鮮綠,香高味甜,而種在有機質少的紅壤上,芽葉發黃,香味平淡。其后明代羅廩在寫《茶解》(公元1609年)時更注意到茶地排水的重要性,他說:種茶地宜高燥而活,土活則產茶自佳。又說:茶地斜坡為佳,聚水向陰之處,茶口遂劣。 方位:我國古代多喜將茶地選在東南向的山坡上面,認為在種地上,發芽早,芽葉肥壯。如五代時蜀人毛文錫在《茶譜》(公元935年前后)中寫道:宣城縣有了山……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稏|溪試茶錄》也講:自北苑鳳山南直苦竹園頭,東南屬張坑頭,皆高遠先陽處,歲發常早,芽極肥乳。到了近代,并且認識到山勢高低與土壤及茶葉品質的關系,如清代程雨亭《整飭皖茶文牘》(公元1897年)中講:大抵山峰高則土愈沃,茶汗亦厚。這和我們今天所講的高山出好茶的意義相同。 選種:我國古代對茶樹選種工作,也很重視。如《東溪試茶錄 》中就講:茶之名有七,隨即列舉了白葉茶、柑葉茶、早茶、細葉茶、稽茶、晚茶與叢茶等七個茶樹品種。其中以白葉茶為最難得,說它芽葉如紙,民羊以為茶瑞但因只取其第一者為斗茶,故氣味殊薄,可能與采制不當有關。七個品種中最好的是柑葉茶,說它:樹高丈余,徑頭七、八寸,葉厚而圓,狀類柑桔之葉,其芽發即肥乳,長二寸許,為食茶之上品。其次是早茶,葉形和柑葉茶相近,但發芽較早;韬屯聿瓒际沁t芽種。細葉茶比柑葉茶葉子瘦薄,芽短而不乳,可能與土壤瘦薄有關。至于叢茶(也叫蘗茶),則因它樹勢矮小,叢生,而不受重視。 種植:唐陸羽《茶經》中說: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就是說種茶時必須將土壤踏實,否則就長不好;種茶如種瓜,苗小時要勤加培育,促使速生快長,這樣三年后就可以開采。我國種茶技術,到明朝已相當科學。如羅廩在《茶解》中就曾寫道:秋社扣摘茶子,水浮,取沉者,略曬去濕潤,沙拌藏竹簍中,勿令凍傷,俟春旺時種之。茶喜叢生,先治地平整,行間疏密,縱橫各二尺許,每一坑下子一掬,覆以焦土,不宜太厚;次年分植,三年便可摘取。這和我國解放前的叢播茶園,已經沒有多少差別了。 管理:茶園耕鋤與施肥等作業,最早見于唐末五代這間朝霞鄂所編的《四時纂要》。南宋時福建建甌的茶葉,早已列為貢茶,不僅數量多,而且品質也好。這時農民對茶園管理方法已有一套比較成熟的經驗。趙汝礪在《北苑別錄》(公元1186年)中記述:草木至夏益盛,故欲導生長之報導,以滲雨露之澤,每歲六月興工,虛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此之謂開。所謂開,清朝汪繼壕(公元1800年)曾有一段注釋:茶園惡草,每遇夏日最烈時,用眾鋤治,殺去草根,以糞茶根,名曰開。因此,開的作用,不僅在于連根鋤去茶園中滋生的雜草和小灌木,而且要對茶樹根旁進行換土或培土以及壓青施肥等一整套操作技術。這一茶園管理技術措施迄今仍在我國許多山區茶園中施行,但名稱叫做挖伏山,并且流行著七挖金、八挖銀的農諺。到了明朝,肥料來源和施肥技術又有了發展。如明代羅廩《茶解》中就有:茶地覺力薄,當培以焦土。治焦土法,下置亂草,上覆以土,用火燒過。每茶根旁掘一小坑,培以升許,須記方所,以便次年培壅。這與目前山區茶園中燒制焦泥灰,培壅茶樹的方法,并無二致。當時在有些茶園中,還施一些淘米廢水,如《茶解》中說:晴晝鋤過,可用米泔澆之。由于這種肥源不多,當然不會普遍應用。 采茶:我國很早就重視茶葉采摘標準與采摘技術。陸羽《茶經》中講到要采帶芽的嫩梢,并且要選在晴天采摘。到了宋朝,已經注意到在采茶時不要帶進魚葉和老葉。如《東溪試茶錄》說:烏帶(指老葉)白合(指魚葉),茶之大病,不去烏帶,則色黃黑而惡,不去白合,則味苦澀。租后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公元1107年)中已講到采摘標準的不同與茶葉品質的關系,如說:凡芽如雀舌谷粒者為斗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余斯為下。這和目前杭州龍井中、上檔茶的分級標準幾乎是一致的。到了明朝后期,浙江杭州人許次紓寫了一本《茶疏》(公元1597年),講到當時杭州茶區如何掌握春茶的適時采摘時說:清明谷雨,采茶之候也。清時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事,其時適中。從《茶疏》中還可看出,當時在杭州已經開始采摘秋茶,如說:往日無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并說其品甚佳。但是當時不采夏茶,因為梅茶澀苦,止堪作下食,而且采了夏茶后,還要降低秋茶產量。( 佚名)
|
|||||||||||||
|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求購白蠟
求購叢生木槿
求購小葉黃楊球
求購無刺枸骨球
求購金葉榆
求購金葉榆球
求購連翹球
求購榆葉梅
求購小葉黃楊球、無刺
求購紫玉蘭
求購樸樹
求購絢麗海棠
求購垂絲海棠
求購碧桃
求購早櫻
求購美國紅楓
求購美國紅楓
求購白蠟
求購垂絲海棠、絢麗海
求購銀杏
求購西府海棠
求購小葉黃楊球、無刺
求購垂絲海棠、榆葉梅
求購絲棉木、欒樹
求購榆樹
求購連翹
求購金枝槐
求購天目瓊花、珍珠梅
求購求購08以上秦冠
求購柿子樹
求購高桿石楠、廣玉蘭
求購金葉復葉槭
求購五角楓
求購高接金枝槐、木槿
求購杜仲
求購求購28巨紫荊2
求購樸樹
求購梧桐樹、晚櫻
求購石楠樹、國槐、楸
求購五角楓
求購白蠟
求購大葉黃楊
求購絢麗海棠、早櫻、
求購法桐
求購碧桃、晚櫻
求購法桐
求購求購碭山酥梨7至
求購紅葉石楠
求購國槐
求購榆葉梅
上瘦下肥品相好2米
八月桂
水杉綠化苗木批發
楊梅基地直銷、2-
香泡工程綠化苗木
造型柿子樹價格報
茶條槭、叢生茶條
四季常青塔柏2米高
重慶、湖北、湖南
全紅西洋杜鵑基地
今年春天采集的97
四川成都黃金香柳
16杯蚊母基地、蚊
40高蚊母工程苗、
30高蚊母小苗、16
20-40高鼠尾草杯苗
30高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小苗
20-30高鼠尾草基地
亮晶女貞杯苗地苗
亮晶女貞工程苗、
25高亮晶女貞雙色
30高亮晶女貞大杯
20-40高亮晶女貞成
紅繼木20-80公分高
紅繼木批發、貴州
20-70高紅繼木小苗
紅繼木地苗杯苗基
40高紅繼木小杯大
紅繼木多苗貨、12
2、30高紅繼木小苗
低分枝木芙蓉基地
50-300公分木芙蓉
1-3.5米高木芙蓉工
5-12公分木芙蓉基
高干木芙蓉籠子、
4-12公分木芙蓉綠
5-10公分木芙蓉基
10公分木芙蓉工程
20-200高爬山虎杯
20-150高爬山虎工
20-70高紅葉石楠綠
金邊黃楊條子苗子
金邊黃楊綠籬籠子
30-100公分高金邊
20-80高金邊黃楊袋
20-1米高金邊黃楊
80高金邊黃楊綠籬
1-2米高紫荊綠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