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1 經濟價值 (1) 營養(yǎng)豐富 香榧既是我國傳統(tǒng)的特產, 也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貴干果。種仁香甜可口, 營養(yǎng)非常豐富。種仁可食部分占68%, 含水分2.67%~5.04%, 粗蛋白質36.62%, 含油率51.27%~51.7%, 灰分2.24% 。種仁, 除炒食和做糕點外, 可以榨油, 內含不飽和脂肪酸超過任何草本油料植物, 對高血脂病人食用最好, 易消化吸收, 是一種高級食用油。 (2) 有藥用價值 有潤肺、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 可驅除腸道寄生蟲, 如蟯蟲、鉤蟲、蛔蟲等, 并有潤腸通便, 有治小兒遺尿癥之功效。 (3) 工業(yè)原料 樹皮含單寧含量3.7%~6.1%, 可提煉栲膠; 香榧種子的外假種皮可蒸鎦高級香料油, 內含檸檬酸1.43%, 芳樟脂1.7%, 還可制作活性碳。 (4) 材質好 木材有香氣, 紋理直、致密, 密度適中, 不翹曲、不開裂, 比重0.65, 適宜做高級家具、造船及浴室用。 (5) “儲蓄性果樹”黑荊樹的壽命長達數百年, 老樹也有相當的產量, 與仁杏相似, 是一種“儲蓄性果樹”, 為子孫后代造福。香榧樹生長強健, 只要是一般松杉可以栽培的地方, 均可栽種。喜在高山峻嶺, 陰坡谷地生長, 不與糧棉和其它果樹爭地。果實耐貯運, 交通不便的山地也可以發(fā)展。 (6) 優(yōu)良綠化樹種 香榧樹姿態(tài)雄壯, 枝葉茂密, 四季常青, 是一種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 2 分布 香榧樹主要分布在華中、華東等地區(qū)。大致在北緯270~320, 東經1020~1220的范圍內。如在四川東部的烏山, 湖北西部, 安徽南部等地均有分布。浙江浙西天目山及中東部四明山區(qū)分布的最多。在華中地區(qū)多呈野生狀態(tài), 分布于1000~1600m的森林地區(qū), 有時多呈叢狀生長。在華東地區(qū)多為300~700m的丘陵谷地, 并多與杉木、馬尾松、金錢松等混生, 而在浙江和安徽作為人工栽培的最多。在浙江分布于海拔200~1000m的最多, 而在安徽黃山海拔800m以上有零星分布。 3 種類和品種 3.1 主要種類 我國香榧樹有4種: (1) 榧樹 分布于蘇南、閩北、皖南、湖南新寧及浙江等地, 生長于海拔1400m以下。它是香榧中最有經濟價值的一種。 (2) 巴山榧 分布于陜南、鄂西、川東北的大巴山及川東的金佛山、川西的峨眉山等地。 (3) 長葉榧 產于浙江仙居。種子倒卵形。種子內皮深, 可侵入胚乳中。是一種常綠小喬木, 葉堅硬, 線形鐮刀狀彎曲。葉長, 達.5~9.1cm, 故稱“長葉榧”。樹皮灰色, 略有纖維狀, 成不規(guī)則薄片剝落, 露出灰白色內皮。幼樹常綠灌木狀, 結果期早, 種子可榨油。 (4) 云南榧 產于云南省海拔2000~2400m的高山上, 胚乳皺。云南榧為常綠喬木, 高達25m左右, 呈尖塔狀、圓錐形或卵圓形, 大枝為輪生, 層次分明, 小枝繁茂, 輪生或近對生。葉條形, 排列2列, 長1.1~2.5cm, 寬0.25~0.35cm, 上面光綠色。花雌雄異株, 少數有同株, 球花生長在葉腋間; 種子橢圓形、卵圓形或長橢圓形, 長2~4.5cm, 徑1.5~2.5cm, 成熟時假種皮為淡紫褐色, 有白粉。花期4月, 種子第2年10月成熟。 3.2主要品種 中國香榧共有23個品種, 現在重點介紹以下6種。 (1)香榧(又稱細榧、真細榧) 產于浙江諸暨東溪鄉(xiāng)和紹興東陽等地。帶假種皮的種子(果實), 大小均勻, 長倒卵形, 頂部平坦, 先尖有一小尖頭, 重5g, 縱徑3.0~3.5cm, 橫徑1.5~2.5cm, 有明顯的縱條紋, 去假種皮后的種子為長倒卵形, 頂部大而基部略尖, 平均重2.25g, 殼光潔, 薄而易打碎, 種衣紫紅色, 微皺, 炒后成黑褐色, 微侵入種仁(即胚乳)中。種仁充實, 無空隙; 含油多, 炒后果仁質松味美, 品質為香榧之冠。在當地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開花, 結幼果后, 越冬, 第2年9月中旬成熟。 (2)芝麻榧 產于浙江諸暨東溪鄉(xiāng)和紹興東陽等地。芝麻榧有3個品系: 細芝麻榧、大芝麻榧和芝麻榧。以細芝麻榧為最佳。單粒種子重, 細芝麻榧為1.3g、芝麻榧為5.3g、大芝麻榧為5.8g。殼光滑, 縱條紋不明, 內種皮薄, 侵入胚乳極淺。細芝麻榧在當地9月上中旬成熟。另2 種于9月中下旬成熟。細芝麻榧炒食品質松脆, 香味較濃, 僅次于香榧。而另2種芝麻榧僅宜于榨油。 (3)大圓榧(別名假榧、草榧、灰盆榧等) 產于浙江會稽和天目山區(qū)。樹勢強、干粗大, 大枝斜生, 小枝平展。葉茂密, 呈鐮刀形, 微反卷。葉與葉間較稀疏, 易于與其它品種相區(qū)別。帶假種皮的種子為圓形或倒卵形, 重15.2g; 去假種皮的種子為長圓形, 重7.2g。殼厚, 表面有明顯的寬皺紋, 內種皮厚, 而深陷于胚乳內, 種仁不飽滿, 硬而品質差, 成熟期遲, 適應性強且生長旺盛, 可做香榧砧木, 種仁多, 可榨油或作為藥用。除大圓榧外, 還有圓榧和小圓榧, 其重量分別為3.4g和1.4g。 (4)獠牙榧(別名尖榧)產于浙江諸暨等地。種子細長, 似獠犬之牙, 故名曰獠牙榧。又因種子兩頭尖, 又叫尖榧。帶假種皮的種子為細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種子長橢圓形, 重1.8g, 外種皮粗糙, 縱溝稍明顯, 內種皮紫紅色, 微陷入胚乳內, 種仁質地硬, 香氣少, 品質差。9月上旬成熟, 多做藥用。或作為香榧砧木。 (5) 茄榧 產于浙江會稽山區(qū), 樹勢強, 主干高大, 枝粗葉長, 易于與其它品種區(qū)別, 帶假種皮的種子為長圓形, 重10.6g。種子為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頂部鈍圓, 基部漸尖, 表面平滑, 種仁質較粗, 種皮陷入胚乳內較深, 種子重3.4g。9月上旬成熟, 多作為香榧砧木。 (6)米榧 產于浙江會稽山區(qū)。根據成熟期分為早米榧和遲米榧2種。兩者樹勢均較弱, 枝細軟, 分枝多, 早米榧帶假種皮的種子為圓球形或短倒卵形, 重7.6g, 假種皮有時不易與種子分離。種子近圓形或短倒卵形, 皺紋甚淺, 9月上旬成熟。遲米榧帶假種皮的種子為長圓形, 重8g。種子尖卵圓形, 皺紋較深, 表面較粗糙, 內種皮薄, 鮮紅色, 9月下旬成熟。品質尚可, 不易發(fā)生大小年。 4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 溫度 香榧樹適合于在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條件下生長, 結果性能好。最適宜的年平均溫度為16.5℃。9~11月間, 地上部分負擔最輕, 是自身有機物質積累的最好時機。此時氣溫高, 如有正常水分供應, 光合作用效率高, 可以合成大量的有機質, 可為第2年豐產奠定了物質基礎。香榧對溫度的要求不太嚴格, 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并有相當的抗寒性, 冬季溫度降至-5℃, 未見凍害出現。 (2) 水分 香榧在年降雨量為1600mm的地區(qū)生長, 但在不同生長時期, 對水分的要求有所不同。4~8月間, 從新梢抽發(fā)、開花結果、果實增大到種仁充實的整個過程, 都要求適量的水分。在4月下旬花期里, 如多陰雨, 不利于授粉, 增加落花量。5~7月間多陰雨, 易引起爛果、落果。可以說, 香榧具有相當強的抗旱性, 即使久晴不下雨, 未見枝葉凋萎或干死的現象。 (3) 光照 香榧樹是一種喜光樹種, 對光照條件的要求比較高, 枝葉向光性很強, 但幼苗需要一定的遮蔭。成林階段, 結果習性, 隨光照強弱而異, 一般陽坡的比陰坡好, 山坡比深谷強。樹冠枝葉稠密時, 枝葉自然枯落, 調節(jié)光照。 (4) 地勢 香榧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m之間的山地, 丘陵和平原地區(qū)也有少量分布。但在陰坡或避風山谷, 雖然樹勢好, 但結果差。凡生長在溫暖迎風的陽坡, 不但生長好, 而且結果也能好。 (5) 土壤 香榧樹對土壤條件適應性較強。土壤深厚肥沃、通氣性好的沙質壤土或石灰質成土生長一般較好; 粘重的紅壤、黃壤, 如能管理得好, 結構逐步得到改善, 也能正常生長。香榧樹根系特別需要通氣, 最怕積水。所以, 采取排水、松土、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措施, 將有利于香榧樹的生長發(fā)育。 5 育苗技術 5.1 播種法 (1) 采種 采種樹應選擇盛果期生長健康, 所結種子品質優(yōu)良的母樹。應在成熟期假種皮自青綠變?yōu)辄S綠色, 且微微開裂, 內種皮已呈紫紅色時采收。如過早采收, 種子未充分成熟; 如過遲采收, 種子開裂脫落。采回后, 選充分成熟的種子作為播種用的種子。將其薄薄平攤于陰涼處, 切不可堆放, 以免發(fā)熱而降低種子的發(fā)芽力。然后, 剝去假種皮取出種子備用。每100kg香榧果, 可得40kg的種子, 每公斤種子約400粒, 但各品種、品系有所差異。 (2) 種子處理 香榧種子多采用沙藏層積, 在底層放6~7cm厚濕沙, 然后一層種子約3~4cm厚, 再同樣厚度一層濕沙, 交替堆至45~60cm為度, 最上一層沙要厚一些, 約6~10cm。為了使底層種子通氣, 在數量大時, 可用竹筒, 打通各節(jié), 其上鉆幾個孔, 插入其中, 以便通氣。如果是在露天地堆積沙藏, 四周開排水溝, 其上蓋薄膜草席, 以防日曬雨淋。也可不分層, 用5倍于種子體積的濕沙混合拌勻, 堆積在室內或露天地。沙藏用沙必須經太陽曬過消毒, 然后加水濕潤。濕沙貯藏的目的, 是使在沙藏過程中種子本身所含水分能保存, 而不是由沙中的水分來供應給種子。沙藏期間的溫度, 宜保持在7~3℃之間, 過高過低都不好。如沙藏時間過長, 可在中期或分2~3次翻開檢查, 并且將下層種子放在上層, 上層翻到下層, 使?jié)駶櫨鶆? 以防腐爛。 (3) 播種及幼苗撫育 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春播在2月至3月上中旬。播種地應選土層稍厚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畦寬約140~160cm, 條播, 行距20~30cm, 每畦上4行。種子間相距6~10cm, 每666.7平方米播種約50~75kg, 可出苗2萬株。播前開溝, 深5~6cm, 播后覆蓋焦泥灰, 其行間再覆草; 出苗時, 除去雜草, 搭建蔭棚, 當年幼苗可高達20cm左右。在9月下旬, 要拆掉蔭棚, 使幼苗得以鍛煉老化, 冬季注意防寒。于第2年初春3月上旬, 進行移植, 幼苗移植時, 盡可能帶土, 少傷根; 株行距為33cm×15cm。在山區(qū)地形復雜地方, 不宜大規(guī)模平整開園, 先定植2~3年生的大苗, 待長成為4~6年生大砧木時, 再就地嫁接。移植苗初期也應搭蔭棚, 澆水施肥, 待幼苗稍老化后, 可除去蔭棚。幼苗培養(yǎng)2年以后, 苗高30cm以上, 接口粗0.6cm時, 可供嫁接; 在立地條件好, 管理水平較高的苗圃地, 今春播種育苗, 明年春即可進行嫁接。 5.2 嫁接法 (1) 接穗采取 接穗多采自20~40年生的壯齡樹, 且連年豐產質優(yōu)的母樹。在樹冠中上部采剪接穗。接穗為2年生枝, 長約10~15cm左右剪斷, 其尖端普通長有3 個分枝。接穗剪下時, 其葉片最初不必剪去 , 每50或100枝為一束, 用濕的苔蘚包裹, 外掛牌注明品種和母樹, 再用薄膜包扎, 這樣可以大量進行運苗, 一般可貯藏15~20天。 (2) 嫁接 嫁接時間是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 樹液已開始流動時進行。大砧木(一般接口粗超過4cm)通常采用劈接法, 劈接法常采用2根接穗。也有采用插皮接法的, 每一砧木上插4根接穗。大規(guī)模繁殖時, 2~3年砧木多用切接法, 也有用腹接、皮下接等方法。這一點與一般果樹相同, 所以在這里不再做介紹。 嫁接后, 同樣要搭蔭棚, 30~40天后接穗新梢長3~4cm時, 可以解除包扎物。9月下旬要拆除蔭棚; 砧木上所長出的萌蘗, 應隨時除掉, 而接穗上抽生的新梢, 宜用支柱扶縛, 以防因大風吹斷。在冬季, 應對砧木根際進行培土, 并鋪草防凍, 確保安全越冬。 5.3 扦插法 選平坦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作為扦插床, 床寬約120cm, 長可隨意。 (1)嫩枝扦插 5~6月間, 選20~30年生的健壯豐產品質優(yōu)良的母樹, 選當年抽生的充實的嫩梢, 長約15~20cm, 剪下做插穗, 將插穗下部的葉片除去, 上部帶葉插入土中約3~6cm, 插床上搭遮蔭棚, 插后如干旱, 應隨時灌水, 當年能生根。但其上不抽枝, 成活率50%~70%, 第2年可帶土移至培養(yǎng)圃中, 自初夏至秋季, 仍需搭蔭棚, 這樣3年可以出圃。 (2)硬枝扦插 于3月下旬, 選去年樹上粗壯枝, 長15~20cm, 扦插與管理方法同上, 成活率可達70%。如能在溫室或大棚內設插床扦插, 由于溫度、水分、光照可以人工控制, 其成活率更高, 若插于苗床的營養(yǎng)缽中, 便于移植管理, 則可較露天地提早1年出圃。 5.4 胚芽砧插接法 這是浙江省諸暨林科所試驗成功的方法。于2月上中旬取經過沙藏催芽而長出胚芽的種子, 作為砧木, 長1cm左右為宜。在胚乳裂縫處, 用一個先端尖薄的竹簽插入, 約1cm深, 將裂縫擠大成孔, 竹簽拔出后, 立即將尖削成楔形的1年生的接穗插入孔內, 利用之中自身的合力將接穗夾住。嫁接后, 先用濕布保濕, 然后嫁接苗全部假植在室內的濕沙中, 約經30~40天, 接口愈合后, 移植在苗床中, 并搭蔭棚, 防止干旱。8~9月間, 即可長出大量的新根, 如果管理良好, 成活率在7 0%以上。這種方法可以在室內進行, 不論是雨天, 還是雪天, 都可進行, 所以嫁接時間長, 并可節(jié)省大量的砧木和接穗。如果苗床在塑料大棚內, 便于管理, 成活率更高。1年后移植于露天地培養(yǎng)圃。以上所有嫁接苗和扦插苗, 在剪接穗時, 還應注意, 另剪自一部分雄株的接穗, 繁殖后作為授粉樹。 6 建園 6.1 園地選擇 香榧樹適宜于年平均溫度12~18℃, 年降雨量在1000~1600mm左右, 但雨量分配均勻, 2~3月雨量適當較豐富, 以滿足花粉母細胞的減數分裂。4月下旬至6月中旬, 降雨量及降雨日數減少, 以利于授粉受精, 并減少落花落果。這兩個時期的雨水是影響香榧產量的關鍵因子。香榧樹適合于在中性偏堿性的土質上生長, 特別是在腐殖質達20~30cm深厚的土壤上生長健壯, 而在瘠薄山地肥力不足的地方生長差, 產量低, 所以,, 這些地方不適合種植香榧。 6.2 建園方法 香榧一般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建園。 (1) 利用山丘荒地, 采用直接播種或栽植實生苗方法建園 一般, 在坡度250以下的山地, 宜于采用直播方法, 即就坡地挖松直徑約50cm的土壤, 除去雜草, 在春季播種2~4粒經過沙藏層積的種子, 但是易受鼠和鳥的危害。也可直接定植實生苗和嫁接苗, 然后逐年擴大成為魚鱗坑, 以后再根據勞力和坡高等情況, 逐年擴大開墾, 修成梯田。 (2) 在香榧老栽種植區(qū), 嫁接優(yōu)良品種建園 由于老栽植區(qū)品種和品系混雜, 劣質品種多, 而優(yōu)良品種少; 可成行先補植砧木或優(yōu)良品種, 然后逐年對野生砧木進行高接換種, 使之全部都達成良種化, 并逐年建成梯田。 (3) 在緩坡地開墾建園 一般在坡度150以下, 秋季先開墾, 除去雜木野草, 再進行全部開墾; 或者為防止水土流失, 先修筑登高垅, 即在坡地上每相隔一定距離有一等高垅, 而香榧樹栽于垅頂或垅的外側。這樣每一條等高垅之間有一段未開墾的雜草地, 以防水土流失。也可直接修筑成水平梯田, 梯田寬度要4m以上, 至少3m, 如過窄樹大, 以后管理不便。香榧樹根穿透力不強, 因此, 園土應深耕1m左右最為理想, 否則逐年要進行開墾深翻。 7 定植技術 香榧樹一般是進行春季栽植, 在3月下旬栽植最為適宜, 而在秋季栽植容易受凍。起苗時, 根部應帶土球, 或者在雨后或陰天隨起隨栽。如晴天干旱, 栽植后立即進行灌水或遮蔭。作為果樹栽培為主的, 株行距為5.0m×6.5m, 每公頃約307株; 如以林木為主兼采果實的, 則株行距為2m×3m或1.5m×4.0m, 則每公頃植1666株。在定植時, 尤其山地, 應在上風口, 適當配植花期適中的雄香榧樹, 約5%左右, 以利授粉。待雄株長大后, 可以通過高接改為雌株, 減少至1%~2%即可。在栽植前, 最好當年秋季, 挖深1m, 直徑1m的定植穴, 或深1m, 寬1m, 長度隨梯田長的定植溝, 將腐熟的廄肥、雜草、雜材等有機物埋入, 并施以適度生石灰, 每公頃用750~1500kg, 根據土壤酸度而定, 酸性較強的土地, 適當多施, 與表土交互一層層依次填入, 至穴離地約20cm左右時, 再施入人糞尿約10kg, 使其濕潤, 再填入少量表土, 然后栽植苗木, 再填土; 栽植時, 如用嫁接苗, 則接口要高出地面5~8cm; 因為所填的各種有機物腐爛后, 整個苗木要下沉, 因此要高出地表。苗木栽培后, 最好立支柱, 以防風吹樹搖動, 使根盡快著土成活。 8 整形修剪 (1) 香榧樹生長與結果的習性 香榧為雌雄異株植物, 由雄花粉依靠風的轉播授粉后, 才能結實。雌雄同株、同枝也偶有發(fā)生。此外有雄株上接雌枝的, 也有雌株上接雄枝的。香榧樹嫁接苗4~5年結果, 而實生苗8~9年結果。二者15~20年進入盛果期, 經濟壽命100~200年, 多者500~600年, 千年以上老樹產地屢見不鮮。香榧幼樹一年中抽生春梢、秋梢各1次; 成年樹僅抽生1次春梢, 只是在枝梢頂芽及附近側芽抽生, 一般在尖端抽生3~4個新梢, 極少數抽生2~5個枝梢。其余在葉腋間成為隱芽。只有在短截后, 才萌發(fā)抽生成新梢。新梢的頂芽發(fā)育成中心延長枝, 長約5~9cm, 側枝抽生的短, 而細弱, 連年如此, 則中心骨干明顯, 且有一定的層次性。大砧木嫁接時, 有時用2個接穗, 在整形時有2個中央主干, 但只要將其視為1個主干來處理即可。 (2) 整形修枝 一般香榧采用主干形和十字形2種整形方法。 第一, 主干形。小苗栽植的常常是一干直上, 因此多造成主干形; 每年分生少數主枝向四周散開。為了使陽光能射入樹冠內, 每層主枝留3~4個, 向四周方向展開; 至于角度方向不理想的, 可以采取撐、拉、頂、吊等人工措施來矯正。各層之間層間距50~80cm, 越向上, 層間距可以略小, 約50~70cm, 每2年造成1層。5~7層即可, 但不急于去頂。各骨干枝必須牢固, 因為香榧必須人工上樹一顆一顆采摘, 所以骨干枝要牢固。 第二, 十字形。每2年1層, 留相對稱的主枝2個, 第3年再留1層, 與第1層俯視, 呈十字形。總之, 有中央主干的樹形的香榧樹都可以培養(yǎng)成。20年后逐年去頂, 一般留5層左右即可。大砧木有時可以用劈接法嫁接。為了保證成活, 往往十字形嫁接4根接穗, 可以都保留培養(yǎng)成為多主干叢生形, 較之主干形低矮, 采收時方便, 受風害小, 而且較主干形形成快, 開始結果期和進入盛果期也相應提前。 9 人工授粉 香榧樹多生長在丘陵中, 成行、成株的園地極少, 不易授粉。為了獲得豐收, 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一般采用以下3種方法: (1) 排罐法 山區(qū)毛竹豐富, 就地取材, 鋸成竹筒, 內盛水, 掛在香榧園的上風口, 然后剪取, 將開花的雄花枝插入竹筒內, 待其開花后自然授粉。 (2) 撒粉法 將雄花枝或花蕾采集后帶回室內, 并將其放在白紙上, 放在通風干燥處, 花粉經1~3天會自動撒出, 陰雨天較遲。每公斤花球可獲得0.4g花粉。然后放入自制的毛竹筒, 筒的四周打有1cm直徑小孔, 筒頂為5cm左右的圓孔, 先將花粉放入, 也可加松花粉, 作為填充劑, 約為花粉的3~5倍, 充分拌和, 筒外再包一層紗布, 這樣綁扎在一根長竹竿上, 則手持竹竿在樹間舞動或者綁扎在上風處的樹上, 使花粉隨風飛散, 起到傳粉作用。也可將花粉放入高壓噴粉器中, 噴粉的效果非常明顯, 并可提高工效, 但花粉用量大。 (3) 噴霧法 將25ml的花粉加少量水, 在杯內調成糊狀, 再加清水5kg稀釋成淡黃色花粉液(如花粉沉淀或浮在水面, 可以加少量吐溫-80)則花粉粘成為懸浮狀態(tài)。裝在清潔的噴霧器噴, 以噴濕花枝, 受精率達90%左右。也可將此溶液裝入大杯中, 以手雌花枝彎入杯內, 浸沒柱頭為度, 受精率達80%左右。 以上3種方法各有利弊, 大面積以撒粉法為主, 通常2個整勞力每天可授成香榧樹50~80株, 用去花粉約1.5~2.0kg。 香榧樹花粉生活力在常溫干燥條件下, 能保持15~20天, 而人工授粉的最佳時間, 以雌花胚珠孔出現粘液后第3~8天, 為最適宜的時期。 10 土肥水管理 (1) 中耕除草 香榧園或集中栽培地區(qū), 于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 進行一次淺翻耕。7月上旬旱季來到前, 割草覆蓋樹盤, 以減少土壤蒸發(fā), 保持土壤濕度, 利于果實發(fā)育。冬寒前, 要進行深翻, 結合施用基肥, 對根頸部培土防寒。 (2) 施肥 香榧樹生長強壯, 但由于管理粗放, 產量較低, 并有大小年現象; 為保證連年豐產, 必須進行施肥。香榧樹需要大量的鉀肥及氮、磷肥, 鉀肥需要量幾乎為氮磷肥的1倍左右。10年以內的初結果樹, 每年施廄肥17.5~25kg, 焦泥灰7.5kg, 餅肥2.5kg, 硫銨0.2kg。成年樹, 除在冬季施用基肥外, 從春到秋追肥3~4次, 花前、花后和采收后各1次; 如去年施基肥不足, 發(fā)芽前應多施肥。香榧樹要求排水良好的土質, 同時, 又要求保肥保水力強。在山地缺少廄肥的條件下, 園地應多種綠肥和飼料植物, 同時發(fā)展畜牧業(yè), 以家畜糞尿、枯枝、落葉、雜藤等有機物作堆肥施入香榧樹中, 并改良土壤酸堿度。香榧樹以中性微偏酸或微堿性土的地方為宜。 (3) 水分 香榧樹水分主要靠雨水, 很少進行人工灌溉。對幼齡香榧樹, 夏季可做樹盤覆蓋, 以達到減少水分蒸發(fā)、防旱的目的。 11 病蟲害防治 11.1 主要病害與防治 11.1.1 根腐病 (1)危害 也稱苗木白絹病, 為害香榧以及油茶、杉木、馬尾松、樟樹等和某些農作物。主要為害香榧苗木, 發(fā)病后根部皮層腐爛而凋萎枯死。苗木發(fā)病后, 葉片脫落, 僅留下一個光干, 輕輕一拔就起來。 (2)病癥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內傳播, 附著在病株的組織上越冬, 第2年溫度適宜時, 菌核 萌發(fā)成菌絲而侵害苗木。在濕潤環(huán)境條件下, 菌絲呈白色絹絲狀, 能很快蔓延到苗木基部及其根周圍的土面, 以后在干中形成菌核, 最初呈白色, 后轉變?yōu)辄S褐色至茶褐色。 病菌在土壤中傳播, 也可以借雨水或流水傳播。在6~7月高溫、多濕季節(jié)最易發(fā)生, 至9月下旬即基本停止蔓延。在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苗圃地, 最易發(fā)生。 (1) 防治方法 第一, 應以預防為主, 苗圃地宜選擇排水良好的坡地, 如是平坦地, 則應作高畦深溝, 以利排水。培養(yǎng)過香榧苗的的圃地, 不要連續(xù)使用, 可以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至少4年以上。 第二, 苗圃地要施足底肥, 同時要拌生石灰, 每666。7m2, 施入50kg, 力求苗木生長健壯, 增強抵抗力, 以減少發(fā)病。 第三, 播種前, 進行深翻后曝曬, 并每666。7 m2噴1%硫酸銅250~300kg, 進行土壤消毒; 或施入生石灰50kg, 如前已施入, 則不必再施。 第四, 見有發(fā)病時, 應及時挖除病株, 并曝曬病株根部土壤,再用1%硫酸銅, 灌澆苗木根部。 11.1.2 莖腐病 (1) 危害 主要為害香榧、銀杏、山核桃等的莖部, 往往使苗木致死。 (2) 病癥 發(fā)病時, 多在苗木莖部出現褐色病斑, 以后迅速蔓至莖部一圈, 使皮層腫大壞死, 阻止養(yǎng)分運輸, 使苗木自上而下葉片枯萎, 頂部枯死, 但葉片不立即脫落; 有時, 皮層部病處松弛, 不緊貼木質部, 而易于剝離, 苗木枯死后, 葉不脫落。病勢繼續(xù)發(fā)展使皮層腐爛破碎, 而皮層和木質內發(fā)生許多煤灰形的小菌核。該病如在黃麻、芝麻上發(fā)生, 常生分生孢子器, 但在香榧、銀杏上, 只產生菌核。該病喜高溫, 常在南方梅雨后10左右, 隨氣溫升高, 病勢逐漸加劇。到9月中旬停止。該病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死苗木上越冬。病菌從傷口入侵; 苗木莖部夏季受高溫灼傷, 或除草時工具刮傷苗木莖部, 病菌多易入侵。 (3) 防治方法 第一, 夏季, 在苗圃地搭蔭棚, 或在苗木行間地面覆草, 以降低地表溫度。遮蔭簾一般在上午10時蓋上, 下午4時揭開。陰雨天, 可不必遮蓋。 第二, 苗圃地高溫干旱時, 宜澆水降溫, 以減輕發(fā)病, 同時多施草木灰等鉀肥, 以增強苗木的抵抗力。 第三, 拔除病株, 對附近土壤用1%硫酸銅或用生石灰消毒。 11.1.3 細菌性褐腐病 (1)危害 主要為害香榧樹幼果, 引起落果, 對產量影響很大。 (2)病癥 發(fā)病初期, 在幼果果柄處首先出現針頭大小油漬狀斑點, 如削去表皮, 則見到表皮下的組織已褐變, 2~3天后形成條狀或片狀病斑, 病部微下陷, 并有水珠狀粘液溢出, 以后病部繼續(xù)擴大, 果皮由青綠色轉變?yōu)榛尹S色, 并侵入種仁部分, 使病害部位呈紫褐色, 最后導致落果。在5月上旬結成幼果后, 而種殼尚未硬化前, 病害開始為害, 5月中、下旬為盛發(fā)期, 5月底到6月上旬為病果脫落期, 由于這個階段也是生理落果期, 極易被忽視。 (3)防治方法 第一, 注意園地排水, 尤其是4月至5月上、中旬。 第二,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噴布代森鋅800倍液或抗菌劑402號1000倍液、鏈霉素500~600mg/kg次數, 均有防治效果。 11.2 主要蟲害與防治 11.2.1 切根蟲 (1) 危害 又名地蠶, 主要為害香榧樹幼苗嫩莖基部, 食害葉片。 (2) 生活習性 1年4代, 以蛹或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 至3月中旬羽化為成蟲, 第1代幼蟲自4月中旬至5月中旬嚴重為害苗木; 5月下旬在 3~6cm深土中作穴化蛹。其后3代發(fā)生的蟲數及為害情況不如第1代嚴重。成蟲于夜間7~10時活動較盛, 有趨光性, 對糖、醋、酒氣敏感。卵多產在土面或雜草葉背。初齡的幼蟲以雜草為食料, 至4齡的幼蟲白天蟄居土中, 夜間活動, 咬斷幼苗, 故名夜盜蟲。有假死性, 受驚后不動。常將咬斷幼苗拖到所在洞口, 故易于發(fā)現。 (3) 防治方法 第一, 提前早播, 可以采用地膜覆蓋, 使幼苗早萌發(fā), 早硬化,以免被害。 第二, 春季苗圃要勤中耕除草, 以消滅地面上的卵和雜草上的幼蟲。 第三, 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或在夜晚8~10時人工捕殺幼蟲; 或在清晨挖其居住的洞穴, 進行捕殺。 第四, 在苗圃地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 每666.7 m2用2~2.5kg。或潑施25%殺蟲雙水劑0.2g。( 佚名)
|
|||||||||||||
|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上瘦下肥品相好2米
八月桂
水杉綠化苗木批發(fā)
楊梅基地直銷、2-
香泡工程綠化苗木
造型柿子樹價格報
茶條槭、叢生茶條
四季常青塔柏2米高
重慶、湖北、湖南
全紅西洋杜鵑基地
今年春天采集的97
四川成都黃金香柳
16杯蚊母基地、蚊
40高蚊母工程苗、
30高蚊母小苗、16
20-40高鼠尾草杯苗
30高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小苗
20-30高鼠尾草基地
亮晶女貞杯苗地苗
亮晶女貞工程苗、
25高亮晶女貞雙色
30高亮晶女貞大杯
20-40高亮晶女貞成
紅繼木20-80公分高
紅繼木批發(fā)、貴州
20-70高紅繼木小苗
紅繼木地苗杯苗基
40高紅繼木小杯大
紅繼木多苗貨、12
2、30高紅繼木小苗
低分枝木芙蓉基地
50-300公分木芙蓉
1-3.5米高木芙蓉工
5-12公分木芙蓉基
高干木芙蓉籠子、
4-12公分木芙蓉綠
5-10公分木芙蓉基
10公分木芙蓉工程
20-200高爬山虎杯
20-150高爬山虎工
20-70高紅葉石楠綠
金邊黃楊條子苗子
金邊黃楊綠籬籠子
30-100公分高金邊
20-80高金邊黃楊袋
20-1米高金邊黃楊
80高金邊黃楊綠籬
1-2米高紫荊綠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