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婆介紹
別名:蘋婆
科、屬:【梧桐科】,【蘋婆屬】
拉丁名、英文名:Sterculia nobilis
特征形態:樹高10~15米,主干明顯。單葉互生,葉大,紙質,長橢圓形,全緣,先端極尖或漸尖,背面有特細絨毛。圓錐花序自上一年生枝先端葉腋抽生,3~4月開花,小花形似一頂小皇冠,成穗而蓬松,粉紅色,極為別致。果實約在7月間成熟,蓇葖果,扁平如豆莢,未熟果表皮青綠色,成熟時逐漸轉為朱紅色,被短茸毛,內藏種子1~5粒,種子呈圓錐形,深褐至黑色,具光澤,帶黏性,形似黑殼的雞蛋,這就是我們可以煮食或烤食的蘋婆果,蘋婆因果實扁平如豆莢,皮紅子黑,斜裂形如鳳眼,故又稱“鳳眼果”。
分布產地:蘋婆原產我國南部,有近千年的栽培史,是我國獨有的特產,以廣東珠江三角洲栽培較多,廣西、福建、臺灣、海南也有栽培。國外極少栽培。
生長特點:
主要價值:蘋婆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粗纖維、維他命A、維他命B、磷、鈣等。多在煮熟后食用,成熟的果莢會自動裂開,取出種子,置于清水鍋內煮熟,撈起后剝去黑色外種皮和1層半透明狀淡褐色中種皮,呈現的就是淡黃或乳白色種仁。將種仁沾點食鹽或醬油佐料食用,松軟如蛋黃,風味獨特。另可使用燒烤方法食用,味道更香,尤如板栗,如作甜食,亦極可口。由于所含的熱量極高,所以對于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無疑是補充體力的最佳果品。此外,果莢還有治血痢的特殊效果。但蘋婆含大量的淀粉質,倘若過多食入后再大量飲水,則易造成腹脹,尤其是不配佐料單獨食用,容易使人產生惡心或便秘的現象。在臺灣中南部和東南亞一帶,經常可以見到它的芳蹤。它葉片大而濃茂,樹姿清雅,多用它作行道樹或庭院林蔭樹栽培。
培育技術:蘋婆的繁殖方法很簡單,可用播種、扦插、高壓或嫁接,其中以扦插法最簡單,且生長迅速,春季或秋季鋸取中等熟度的枝條,長約15厘米,扦插入土約3厘米,保持濕度,約經1個月,即能發根成活。幼苗栽培經6~7年始能結果,樹齡可達數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