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箭竹介紹
別名:
科、屬:【禾本科】,【箭竹屬】
拉丁名、英文名:Fargesia papyrifera Yi
特征形態:竿柄長5-12厘米,粗3—6厘米。竿高6-8米,粗2--6厘米,尖削度較大;節間一般長22—28厘米,最長可達40厘米,竿基部數節間長10-17厘米,圓筒形,或竿基部者微扁并具不明顯的淺溝槽,密被厚白粉,還具灰色、灰褐色至黃褐色小刺毛,愈向節問上部則其毛的顏色愈深而更密集,縱向細肋較明顯,空腔小或近于實心;籜環顯著隆起,高于竿環,初時具棕色刺毛;竿環微隆起,幼時被白粉;節內幼時也密被白粉,長3—5毫米。竿芽闊卵形,黃色,有光澤,近邊緣處生有白粉及小硬毛而邊緣則密生黃褐色纖毛。竿每節分(3)5枝,枝與竿作30—40的夾角而開展,枝粗壯,直徑(1.5)3—5毫米。筍紅紫色,密被棕色刺毛;籜鞘早落,革質至厚革質,較堅硬,三角狀長圓形,基部兩側呈耳狀下延,背面被黃褐色刺毛(近頂端部分尤密),縱向脈紋顯著,邊緣通常密生棕色刺毛;籜耳無,鞘口兩肩左右不對稱,有時聳起,各具數條灰褐色至黃褐色的縫毛,后者勁直或微彎曲,長為3—6毫米;籜舌微凹乃至深凹入,稀截形,黑紫色,高2—3毫米,邊緣初時有灰褐色排列整齊的纖毛;籜片帶狀披針形,外翻,先端長漸尖,下半部平角,上半部通常內卷而微皺,無毛,邊緣具小鋸齒。小枝具3—5葉;葉鞘長4.5—9.5厘米,無毛,背部縱脊明顯而幾貫串整個全鞘全長,邊緣纖毛通常易早落;無葉耳,鞘門具數條細弱黃褐色微彎曲長1—1.5毫米之縫毛;葉舌截形或圓拱形,高不及1毫米,無毛或近邊緣生小硬毛;葉柄長2—4毫米,常被白粉;葉片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1.6-2.3厘米,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兩而均無毛,次脈5(6)對,小橫脈清晰,葉緣有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8—9月。
分布產地:產云南西部。
生長特點:海拔2750—3600米,亦少見海拔1750米處,組成純林或生于闊葉林下。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