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蓋陰石蕨介紹
別名:圓蓋陰石蕨
科、屬:【骨碎補科】,【陰石蕨屬】
拉丁名、英文名:Humata tyermanni
特征形態:圓蓋陰石蕨為小型附生蕨類,株高約2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絨狀狹披針形膜質鱗片,棕色至灰白色,盾狀著生。葉革質,無毛,葉片基部有鱗片。葉片闊卵狀披針形,三至四回深羽裂。羽片有柄,基部一對最大,為三角狀披針形。孢子囊群近葉緣著生于葉脈頂端,囊群蓋圓形。
分布產地:圓蓋陰石蕨在我國分布于華東、華南和西南等地,越南也有分布。本屬約有50種,主要分布于馬來西亞至波利尼西亞。我國約8種,其中圓蓋陰石蕨是最具觀賞價值的品種之一。
生長特點:圓蓋陰石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能耐一定干旱,適宜濕度為50%,對惡劣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常見于山坡地。栽培要求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不耐寒,也怕暑熱。
主要價值:株型緊湊,體態瀟灑,葉形美麗,特別是粗壯的根狀莖密被白毛,形似狼尾,十分獨特。目前,花卉市場上已常可見到,是小型盆栽觀葉植物中的珍品,可置于窗臺、辦公桌等處;或垂吊于洗漱室中;也可綁扎成動物形態如山鹿、小羊等,擺設案頭、窗臺,奇趣橫生。根狀莖入藥,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涼血、利尿通淋等功效。
培育技術:圓蓋陰石蕨的繁殖方法可采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組織培養也已成功。栽培管理 ①溫度與環境:生長適溫21~26℃,冬季室溫應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而葉色不變。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遮光60%,冬、春季遮光30%為宜。畏強光,光線過強時易葉片泛黃。②水分和肥料:須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春、夏季生長旺盛,澆水要充足,早、晚用水噴灑葉面一次,并注意通風。夏季需經常噴水,適當遮蔭,能保持莖葉新鮮柔嫩。生長季節每半個月施1次液肥,并及時去掉枯葉,保持葉片清新翠綠。③土壤:盆栽可用3份腐殖土加1份粗砂或珍珠巖及少量基肥配成,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磚塊以利透水,一般1~2年換盆1次。④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蚜蟲和紅蜘蛛,可用肥皂水清洗防治,也可噴施樂果或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殺滅。發生葉枯病時,初期可用50%代森銨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