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龍竹介紹
別名:
科、屬:【禾本科】,【牡竹屬】
拉丁名、英文名:Dendrocalamus semiscandens Hsueh et D. Z. Li
特征形態:竿直立,有時梢端下垂作攀援狀而斜倚他物,高(7)10-18米,直徑(6)10-15厘米;節間長29—35(-60)厘米,幼時密被銀白色絨毛;節內長0.5—1厘米,其內與節下方均有一圈白色厚密絨毛環;枝下高0.5米,竿每節分多枝,主枝1(或有時無),可發達至與竿近同粗,而使竿呈半攀援狀。籜鞘早落性,革質,背部被棕褐色小刺毛,先端圓拱形,兩肩有突出的小尖頭;籜耳無;籜舌高1毫米,近全緣;籜片直立,基部與籜鞘口部近同寬,背面縱脈與籜鞘的肋紋相連通。末級小枝具6—12葉;葉鞘被貼生的白色小刺毛;無葉耳:葉舌高3—5毫米;葉片長25—35厘米,寬3—4.5厘米,下表面有時具柔毛,次脈10—12對。花枝的節間長2.8-4.5厘米,一側扁千或具溝槽,在扁平面或溝槽內被有早落的黃棕色柔毛,每節著生即30-40枚假小穗,其所形成簇團的直徑為(1)L1.9—3.2厘米;小穗倒卵狀三角形,長1—1.3厘米,寬4-7.5毫米,枯草色,無毛,質地柔軟,先端鈍,含4或5朵小花;穎1—3片,長7毫米,寬4毫米,具8脈;外稃紙質,長8.5—9.5毫米,寬5-6毫米,具多脈,先端具長為0.5毫米的刺狀微小尖頭;內稃長7.5—8毫米,脊間寬1毫米,其間具2或3脈,最上方小花的內稃無脊,具4脈,各自在先端均微凹;花絲長7毫米,花藥長3.7毫米,黃色,或先端呈紫色,具尖頭;花柱長6毫米,亦為紫色;柱頭單一,具帚刷狀微毛。果實金黃色,下半部無毛,上端及喙狀物均具白色短絹毛,喙長1.5毫米。花期9月。
分布產地:產云南省南部至西南部。
生長特點:自然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地帶。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