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樹介紹
別名:蚊母樹
科、屬:【金縷梅科】,【蚊母屬】
拉丁名、英文名:Distylium racemosum
特征形態: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5米,樹冠開展。嫩枝端具星狀鱗毛,頂芽歪斜,暗褐色。單葉互生,葉厚革質,光滑,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端鈍,基部寬楔形,平滑無毛,背面葉脈略隆起,全緣。4~5月開花,總狀花序,苞片針形,無花瓣。蒴果卵圓形,密生星狀毛,10月果熟。
分布產地:原產我國廣東、福建、浙江、臺灣等省,多生于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
生長特點: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適應,而以喜排水良好而肥沃、濕潤土壤最好。萌芽、發枝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及多種有毒氣體抗性很強,能適應城市環境。
主要價值:蚊母適應性強,樹冠開展,夜色濃綠、枝葉密集,經冬不凋。春日開細小紅花也頗美麗,加之抗性強、防塵及隔音效果好,是理想的城市及工礦區綠化及觀賞樹種。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樹下都很合適;成叢、成片栽植作分分隔空間或作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若修剪成與球形,宜于門旁對植或作基礎種植材料。亦可栽作綠籬和防護林帶。
培育技術:可用播種和扦插法繁殖。播種在9月采收果實,日曬脫粒,凈種后干藏,至翌年2~3月播種,發芽率70~80%。扦插在3月用硬枝踵狀插,也可在梅雨季用嫩枝踵狀插。移植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或2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需帶土球。栽后適當疏去枝葉,可保證成活。蚊母樹一般病蟲害較少,但若種在潮濕陰暗和不透風處,易遭介殼蟲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