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楊介紹
詳細晚花楊的別稱:,拉丁名: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 cv. Serotina。晚花楊晚花楊本品種極似加楊,小枝淡褐黃色,微具棱,2年生枝淡灰色,芽淡褐色或赤褐灰,緊貼枝;發葉晚兩周左右,葉形變化大,常為卵形三角形、基部截形,先端短尖或漸尖,通常寬大于長、兩面同為綠色,光滑,邊緣具整齊稀疏細圓粗齒,初具緣毛,葉柄扁平,淡紅色,頂端具1-2腺點或無,長3.7-6.2厘米、光滑無毛;嫩枝葉形大,葉柄淡紅色。雄株,雄花序長達10厘米,紅色,光滑,雄蕊20-25,花藥深紅色。與健楊雖同為雄株,但區別在于干皮較厚(似櫟皮〉,枝層不明顯,樹干不通直,葉寬大于長,基部截形,發葉遲。。晚花楊速生在扶余縣增盛林場沿江易澇沙地上,19年生時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單株材積和每hm2蓄積達41.7cm、23.3m、0.9681m3和245.6m3,分別是白城小黑楊的150%、117%、257%和192%。在通榆縣四井子鄉林場易遭內澇的沙丘間平地上,11年生時平均胸徑、單株材積和每hm2蓄積達22.7cm、0.3552m3和149.0m3,分別為白城小黑楊的131%、189%和189%。在吉林市江北林場黃壤土的丘陵山地上,10年生時平均胸徑、單株材積和每hm2蓄積達18.0cm、0.1654m3和99.24m3,分別為北京楊的161%、300%和300%。耐寒晚花楊在引入吉林省的30余年來,是一個馴化效果方面最為成功的典型。白城市在2000年-2001年的整個冬季都很冷。該期的平均氣溫為-16.2℃;2001年1月1日-2月1日低于-30℃低溫的天氣持續26天。同時2001年1月的極端最低氣溫-37.9℃。但到春天來臨時,連晚花楊的1年生扦插苗木都沒有發生凍害。晚花楊的馴化成果通過了這樣一個持續寒冬的檢驗。較耐干旱、瘠薄 在扶余縣增盛林場沿江較干旱、瘠薄的沙丘上中部,16年生晚花楊的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和單株材積達33.8cm、21.3m和0.5938m3,分別為白城小黑楊的130%、101%和184%,生長良好。耐澇 晚花楊在排水不良的黑土、沖積土上,或沿江易澇沙地上,比歐美楊類品種健楊、里普楊等長勢良好,同樣表現速生豐產。

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
免費查看晚花楊供求信息,市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