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錘玉帶草介紹
別名: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馬蓮草、銅錘草、紅頭帶、土油甘、白路橋、三腳丁
科、屬:【桔梗科】,【銅錘玉帶屬】
拉丁名、英文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 Br. et Aschers.
特征形態:桔梗科銅錘玉帶草 多年生草本,長12-55cm。有白色乳汁。莖平臥,被開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長或短的分枝,節上生根。葉互生;葉柄長2-7mm,被開展柔毛;葉片心形或卵形,長0.8-1.6cm,寬0.6-1.8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斜心形,邊有牙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花單生葉腋;花梗長0.7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花單生葉腋;花梗長0.7-3.5cm,無毛;花萼筒壇狀,長3-4mm,寬2-3mm,無毛,裂片條狀披針形,伸直,長3-4mm,每邊生2或3枚小齒;花冠紫紅色、淡紫色、綠色或黃白色、長6-7(-10)mm,花冠筒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條狀披針形,下唇裂片披針形;雄蕊在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花藥管長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藥先端生髯毛。漿果紫紅色,橢圓狀球形,長1-1.3cm。種子多數,近圓球形,稍壓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熱帶地區全年可開花結果。
分布產地:國內分布:產西南、華南、華東及湖南、湖北、臺灣和西藏國外分布: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至巴布亞新幾內亞湖北分布:來鳳,宣恩,咸豐,恩施,利川,建始,神農架
生長特點:生于田邊、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濕地。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