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蒾繡球介紹
別名:莢蒾繡球
科、屬:【忍冬科】,【莢蒾屬】
拉丁名、英文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keteleeri
特征形態:莢蒾繡球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4米,幼枝有垢屑狀星狀毛,老枝灰黑色,冬芽無鱗片。葉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5—8厘米,寬2—5厘米,頂端鈍或略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細齒,側脈4—6對,近葉緣前網結,表面深綠色,疏生星狀柔毛,背面及葉柄密生星狀毛。大型聚傘花序呈球狀,幾全由不孕花組成;花萼管無毛,長約2毫米;花冠白色,輻狀,長約4毫米。花冠管長約1毫米。花期5—6月。 八仙花與種區別在于花序中央有兩性花;核果橢圓形,長約8毫米,先紅后黑,核扁,背面有2腹面有3淺糟。果期7—10月。
分布產地:華北南部至華南各省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咸陽、徐州、連云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 、東莞 、惠州、汕頭、臺北、柳州、桂平、個舊)
生長特點:中性
主要價值:庭院觀賞
培育技術: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