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樟介紹
別名:黃樟
科、屬:【樟科】,【樟屬】
拉丁名、英文名:C.Parthenoxylon
特征形態:常綠喬木,高達10~20米,胸徑可達40厘米。樹皮暗灰褐色,上部為灰黃色,深縱裂,內皮帶紅色,具有樟腦氣味。枝條粗壯,圓柱形,綠褐色。頂芽卵形,覆宵圓形鱗片,被絹狀毛。葉互生,革質,通常橢圓形卵狀至長橢圓形卵形,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長6~12厘米,寬達3~6厘米,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色稍淺或帶粉綠色,兩面無毛;脈羽狀,側脈每邊4~5條,與中脈兩面側脈脈腋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無明顯的腺窩,細脈和小脈網狀;葉柄長1.5~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
分布產地:分布于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和云南等省區。
生長特點: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常利用野生喬木辟為栽培的樟茶混葉林。喜溫暖,潮濕、上壤深厚疏松的山地。
主要價值:枝葉、根、樹皮及木材均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腦,但各地均以枝葉為主原料。樟油是調配各種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腦主要用于醫藥行業。果仁油供制皂。木材是上等的家具用材。
培育技術:圓錐花序或聚傘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小,綠帶白色,花梗纖細;能育雄蕊9,花柱被短柔毛。果球形,直徑6~8毫米,黑色。花期3~5門,果期4~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