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赤榕介紹
別名:
科、屬:【桑科】,【榕屬】
拉丁名、英文名:Ficus caulocarpa (Miq.) Miq.
特征形態(tài):落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淺褐色,無毛。葉互生,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20厘米,寬7-9.5厘米,先端急尖,具短尖頭,基部鈍或圓形,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側脈9-15對;葉柄纖細,無毛或被微柔毛,長2-4厘米;托葉寬披針形,長2-4厘米。雌雄同株,雌花、雄花、癭花或中性花,均生于同-榕果內壁。榕果常2-8顆簇生于葉腋或落葉枝葉腋,每1榕果直徑5-8毫米,成熟時黃白色;基生苞片杯狀;總梗長5-7毫米。雄花生于榕果內壁近口部,少數,無柄,花被片3-4裂,雄蕊1枚,花絲很短;癭花無柄,花被片2-3,子房光滑,球形或倒卵形,花柱近頂生,短,柱頭單1;雌花花被片2-3,子房倒卵圓形,光滑,花柱近頂生,長。瘦果平滑。花果期4-7月。
分布產地:國內分布:產我國臺灣。國外分布: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伊里安、龍目、加里曼丹、北蘇拉威西、馬魯古群島)、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特點: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