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掛金鐘介紹
別名:倒掛金鐘
科、屬:【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
拉丁名、英文名:Fuchsia hybrida
特征形態:為半灌木或小喬木。株高30~150cm。枝細長,粉紅或紫紅色,老枝木質花。葉對生或輪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緣具疏齒。花生于枝上部葉腋處,具長梗而下垂。園藝品種極多,有單瓣,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橘黃、玫瑰紫及茄紫色等。有的植株低矮枝平展;宜盆栽;有的枝粗壯,枝叢不開展;還有少數為觀葉品種。
分布產地:原產秘魯、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墨西哥等地。
生長特點:喜涼爽而濕潤的環境,不耐高溫。冬季要求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室內空氣流通;夏季要求高燥、涼爽及半陰條件,忌酷暑悶熱及雨淋日曬。生長適溫15~25℃。越冬溫度不得低于10℃。夏季溫度達30℃時生長極為緩慢,35℃時大批枯萎死亡。要求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
主要價值:倒掛金鐘由于花色艷麗,花形奇特,花期較長,是優良的盆栽觀賞種類,夏季涼爽地區可地栽布置花壇。
培育技術:主要用扦插法繁殖,一般于1、2月及10月扦插,扦插適溫為15~20℃,約20天生根。易結實的種類,可用播種法繁殖,春、秋季在溫室盆播,約15天發芽,翌年開花。生長期間7~14天施液肥1次。趨光性較強,要經常轉盆。炎熱多雨地區,夏季要注意通風、降溫,置蔭棚下,保持盆土高燥。休眠植株可少澆水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