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莧介紹
別名:
科、屬:【莧科】,【莧屬】
拉丁名、英文名:Amaranthus blitoides S. Watson
特征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莖伏臥或斜升,從基部分枝,綠白色,無毛或近無毛。葉片倒卵形、匙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25毫米,寬3~10毫米,先端鈍或急尖,有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上面灰綠色,有光澤;葉柄長5~15毫米。花單性,雌花,雄花混生,集成花簇,花簇腋生,比葉柄短;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先端急尖,有芒尖;花被片通常4,稀5,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2.5毫米,淡綠色,先端稍漸尖,有芒尖;雄蕊3;柱頭3。胞果橢圓形,長2毫米,環狀開裂,上部帶淡紅色,近平滑,比最長的花被片短;種子圓形,直徑約1.5毫米,黑色,稍有光澤。
分布產地:國內分布:產遼寧(旅順、大連)。國外分布:北美。
生長特點:一年生草本。生于田野、路旁及荒地上,常在瘠薄干旱的沙質土壤上生長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侵入中耕旱作物田及菜園危害,但發生量很小,不常見。種子繁殖,花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