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竹林間,冷冽的山水從一處崖壁上飛瀉而下,景色宜人。林下是縱橫交錯的竹林小道,周圍布置著露營、咖啡、溯溪、蹦迪、酒吧等多種業態。
這一場景出現在山川鄉大里村的云下飛瀑景區(瀑布咖啡)。
2023年,大里村因地制宜整合村域內豐富的山水資源,吸引工商資本“上山入林”,利用村里的120多畝毛竹林打造了該景區。運營一年半來,景區引來游客超過20萬人次,營業額超千萬,給村里帶來了超過50萬元的分紅,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分紅收入。一片小竹林,蘊藏著大財富。
大里村是如何利用山林資源實現增收致富的呢?答案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據了解,2007年以來,安吉便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引導村莊組建股份制林業合作社,通過竹林碳匯改革、適度規模化經營等,推動毛竹林經營降本增收,推進鄉村實現共同富裕。
大里村抓住竹林碳匯改革這一機遇,大力實踐。2022年12月,村里成立了大里毛竹專業合作社,從村民手中流轉7100多畝毛竹林,讓零散的毛竹林經營權得到統一,讓分散的毛竹林形成規模,并通過招商引資、青年入鄉等方式,引入林下經濟項目和各類文旅休閑業態,帶動村莊發展。
走進云下湖畔,20畝竹林依山傍水,湖上漿板、露營星夜、藝術咖啡等多種業態成為游客打卡好去處。
2023年6月,云下湖畔主理人楊曉東和村里協商之后,以每年按比分紅給合作社的方式,將這塊地的經營權流轉到手中,并開發休閑旅游業態。讓這片小竹林也成了合作社增收致富的重要點位。運營至今,云下湖畔已經給村里提供了超過20萬元的分紅。
“以前毛竹林都是村民自主經營,毛竹林面積很小,要靠毛竹賺錢,還是賣原料為主。現在交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和管理,能夠更好地進行規模化經營和多功能開發利用,毛竹林的價值也增加了。”大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應忠東表示。
“資源從林農手中來,效益回到林農手中去”。兩年來,除了引入云下飛瀑景區(瀑布咖啡)、云下湖畔項目外,大里村還引入了林下種植黃精、大球蓋菇等林下經濟項目,以及IN竹野躺平基地等各具特色的文旅點位。其中,光是瀑布咖啡、云下湖畔和IN竹野躺平基地三個項目,就為村莊帶來了超過100萬元的分紅,真正實現帶動村莊村民致富增收的目標。
堅持遵循“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改革方向不斷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并利用“兩入股三收益”的利益聯結機制,由村級股份制合作社對林地進行收儲,實現“小山”變“大山”,再將資源集中推向市場,讓林權進一步增值,這也是安吉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
近年來,安吉已經在全縣推進各村建設專業合作社185家,其中股份制119家,收儲毛竹林84.3萬畝,引進了一大批竹加工企業、康養基地、生態科普基地以及休閑旅游業態等,2023年全縣竹產業三產產值達180億元。
縣林業局改革與產業發展科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積極爭取省里的林改試點,為推進森林資源轉化提供更多政策支持,進一步實現林權的價值增值。”
(安吉縣林業局)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