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枇杷韻黃金,白玉如蜜味芳華。以枇杷為媒,一年一度的枇杷豐收季活動已成為湖州市德清縣的一面金字招牌。近日,第二屆長三角地區精品枇杷推介會暨2024雷甸枇杷文化活動月啟動。
雷甸枇杷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當地凝聚發展合力,帶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至今,雷甸枇杷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十九年。
為了讓傳統產業在長三角煥發新的活力,今年,長三角地區精品枇杷推介會又在雷甸舉辦。來自浙江、江蘇、上海、安徽等24個主產縣區的15個枇杷品種,105個代表性枇杷樣品齊聚雷甸鎮“互比品質”。
來自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江蘇省太湖常綠果樹技術推廣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部門的評審專家組,分別從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外觀、口感和風味等指標進行逐項打分,并根據綜合得分情況,評選出十佳精品獎、金獎和銀獎。
經過角逐,雷甸阿寶果園的“軟條白沙”等10家單位枇杷獲“十佳”精品獎,上海施茂蔬果專業合作社的“白玉枇杷”等20家單位枇杷獲金獎,蘇州吳中區東山鎮莫厘村的“白玉”等30家單位枇杷獲銀獎。
首次獲得長三角地區精品枇杷“十佳”的德清阿寶果園負責人胡任華手拿獎杯笑著說,我家有20多畝枇杷,這次因口感和風味好而獲獎,這為今后枇杷的銷路打開了更大的市場。
參評專家表示,枇杷品種以“白玉”為主,全國最好的枇杷品質都聚集在長三角。這次參加的品種有90個以上是“白玉”,送選的枇杷樣品外觀、肉質、風味等總體質量比較高,德清枇杷以“軟條白沙”為主,肉質細膩、風味濃重、品質較好。
活動現場,長三角枇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雷甸專家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多地專家加盟,將為德清枇杷種植戶解決更多實際問題,推動枇杷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
雷甸鎮種植枇杷4000多畝,年產值約6000萬元。今年,這顆致富果走出德清,在啟動儀式上,與重慶市夔門街道、安徽省六安市金山村、戴家河村分別進行了共富結,通過黨建聯建開展產業幫扶、技術支持等,跨地區嫁接共富幸福果,鋪就兩地百姓致富路。
同時,為打通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最后一公里”,讓企業在享受價廉物美的農產品同時,幫助村民增收共富,現場還進行了雷甸共富菜園簽約儀式。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長三角枇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主辦,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湖州市農業農村局、湖州市水果產業聯盟、德清縣農業農村局、雷甸鎮人民政府承辦。
(湖州市林業局,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