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綠野仙蹤”還是“抹茶森林”?走進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滿目干凈澄澈的綠,狠狠吸一口森林氧氣,浮躁的心情也得到了平靜。每到汛期,青山湖湖水漫過杉樹林,就會形成一幅“樹在水中長,船在林間過,鳥在枝頭鳴,人在畫中行”的美妙畫面。
據悉,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成立于1999年,由青山湖、玲瓏山、西徑山、西墅、錢王陵園和東湖六大區塊組成,土地面積42546畝,坐擁天然林20674畝,生態公益林15453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14040畝,省級公益林1069畝,杭州市補公益林344畝。
這里物種資源極其豐富,是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擁有種子植物1248種,動物1553種,其中鳥類達到260余種。2023年調查組監測到臨安首次記錄鳥類物種5種:黑臉琵鷺、鐵爪鹀、小田雞、白額鹱、遠東葦鶯。
“去年8月份我們在這里發現了一對水雉,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雉首次在青山湖繁殖,說明青山湖的生態系統在逐步恢復。”臨安區青山湖管理局資源保護科科長王衛國欣喜地介紹道,由于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視野開闊,沼澤地多,食物豐富,所以吸引了很多珍稀鳥類,比如東方白鸛、白鶴、中華秋沙鴨等,成為“浙江省觀鳥勝地”,簡直就是“鳥類天堂”!
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有很多珍稀的物種,比如浙江省重點保護植物——玉蘭葉石楠,目前全國只在這個區域里有野生的種群,僅有23棵。“為了讓這些珍稀物種能夠一直繁衍下去,最近我們也在進行珍稀物種的擴繁,現在已經培育了大概500棵小苗,種植在青山湖的周邊。”王衛國說道。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制定《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資源保護實施方案》,開辟森林消防通道45公里,安裝消防水池、水桶30處,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對“細果秤棰樹”“玉蘭葉石楠”等珍稀物種進行搶救性保護。還組織森林消防聯合培訓演練,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的案件查處,有效確保森林公園的生態安全。
走在青山湖綠道上,沿途有不少畫板,這些畫板有些根據生境介紹青山湖濕地的相關知識,有些可以拿出手機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聽一聽不同鳥類的聲音,根據鳥聲辨別不同的鳥,起到科普的作用。
這就是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依托“浙江最美綠道”——青山湖環湖綠道,整合綠道自然資源,設計出的一條數字化生態科普長廊。該科普長廊引入最新的交互式導賞理念,對植物、小島食物鏈、淡水魚、鳥類等本地資源進行科普,并搭載了VR登“云”觀鳥、AR精彩互動、活力青山湖等線上科普窗口,形成了線下+線上立體式的、數字化、生態化的科普導賞體系。
近年來,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還創設“探秘奇兵”系列科普公益課程,系統化品牌化運作,結合青山湖鳥類、昆蟲、植物等特色資源,聘請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教師授課,與專業自然教育機構合作。目前已組織開展科普公益課14期,參與人數逾2000人次。
事實上,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東坡“醉石納涼”、蘇公“手植”學士松、臥龍禪寺、琴操墓、摩崖石刻……留存至今,成為“宋韻文化”在臨安流傳千年的重要承載地。可以說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綠肺,更是一座文化瑰寶,承載著臨安市民經久不衰的記憶與情感,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為了提升林分質量,美化森林景觀,保護弘揚歷史人文傳承,2022年分別在玲瓏山、西徑山區塊實施776畝的美麗林相改造項目,采用割灌除草、補植彩色珍貴樹種等綜合撫育措施,進一步增強生態安全。
行走在玲瓏山蜿蜒逶迤的古道上,周邊都是天然的常綠闊葉林,沿途的懸崖石壁上生長了很多附生植物,比如石尾、蘭花等。“近幾年玲瓏山公園進行提升改造之后,不僅環境越來越美,空氣越來越清新,而且給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養生鍛煉的好去處。”來玲瓏山鍛煉的市民陳阿姨連連贊嘆道。
越來越多的人在這片森林公園里得到治愈,春時滿眼郁蔥,盛夏樹影婆娑,枯秋云霧繚繞,寒冬銀裝素裹,看山巒疊翠,聽蟬鳴鳥叫,感受湖水蕩漾,這里的美景一年四季永不落幕。
通過20年的公益林天然林的保護建設,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林分質量持續提高,鳥類資源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亮點紛呈,已經成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集生態、文化、休閑、健身、旅游于一體的開放式森林公園,真正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未來,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將朝著“建一片林、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愿景,不斷將公益林建設向縱深推進,繪就一幅“經濟與生態相融,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富同興發展新圖景。
(臨安區林業局)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