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水葫蘆進入枯萎期,天臺縣各鄉鎮街道相繼開展水葫蘆清剿行動,全力保護溪塘濕地生態環境。
水葫蘆,原產于南美洲,是世界上生長、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當年引入時擬作為養殖生豬的飼料。因此,在農村池塘大量生長。但隨著農村生豬養殖數量直線下降,水葫蘆全面占領池塘水面,導致水體變差,甚至連魚類也無法生存,老百姓怨聲載道。同時,不少溪流修筑了防洪壩、攔水壩,形成了相對平緩的水面,給水葫蘆生長提供了良機。水葫蘆已成為天臺縣33種林草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在天臺縣始豐溪國家濕地公園的水面上,身穿橙色救生衣的環衛工人利用竹排、皮筏,不停穿梭在碧波蕩漾、綠意盎然的水岸之間,一經發現,即時打撈,確保濕地公園水面不出現水葫蘆的蹤跡。在始豐溪國家濕地公園的上游,則設置圍網做好攔截工作,防止水葫蘆漂流而下。
各鄉鎮街道也紛紛組織村民開展水葫蘆“無死角”清剿工作,切實打好水葫蘆等水面漂浮物殲滅戰,全力擦亮溪湖池塘生態底色。大家利用鐵耙、鋤頭、釘鉤等各類工具,把池塘、小溪、溝渠里的水葫蘆打撈上岸,讓其在陽光照射下干枯死亡,然后作為有機肥使用,有效防止明年大面積爆發、大規模聚集、大范圍漂移,從而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體安全,恢復干凈整潔、一泓清波的美景。
據了解,天臺縣將持續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構建水葫蘆常態化清剿機制,保護溪塘濕地的良好生態環境。
(天臺縣林業局)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