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編者按:本文作者多年從事蘭花古籍收集研究,已出版有《〈蘭蕙同心錄>注釋翻譯》和《蘭花古籍拾萃》兩種,對蘭花的審美歷史很了解。本文即其以歷史的唯物主義的觀點討論蘭花的審美問題,很有見地。] 毫不夸張地說,自古以來在我國諸多栽培的花卉中,蘭花是最早被人們所再愛的花卉之一,與她有關的蘭花文化其源流之漫長、其根基之扎實、其內蘊之豐富,均要遠勝于其他花卉。這可以在古人留給我們的文獻中找到根據。早從唐宋時期開始就有人寫蘭花專著,有閩人趙時庚的《金漳蘭譜》(1233年)和閩人王貴學的《王氏蘭譜》(1247年,這些先人已在書中系統地記有50多個建蘭名種,并較全面地介紹了栽培和管理方法,二書被后人譽稱為“建蘭雙堂”。元明時期有孔靜齋的《至正直記》、鹿亭翁的《蘭易》和簟溪子的《蘭易十二翼》,它們更為系統地記載和詳細描述了建蘭各個品種花品的外貌特征,敘寫了具體的栽培方法。足見那時社會上人們己普遍地栽培了建蘭,并且技藝也己經非常地成熟了,這一遠去的時空,至今算來也已近800年了。 到了清·康熙初年(1661年),江蘇、浙江、上海一帶的愛蘭人在普遍栽培建蘭的同時對自己家鄉深山里生長的春蘭和蕙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欣賞春蘭的秀巧和濃郁的香氣,他們欣賞蕙蘭的浩然和榮華的氣度,尤其是在江蘇的常熟和浙江的余姚兩地,已有了專門從事培育蘭花的專業戶,《第一香筆記》卷一“花品”中就有這樣的記述:“一莖一花者日蘭,宜興山中特多,南京杭州棋有,雖不足貴,香自可愛,宜多種盆中。”又在“培養”中述:“蘭于春分后翻種,蕙于春前翻種,自然長茂,不必下肥,海虞(常熟)種花家因此居奇。”又述“海虞有以花為業者,舍其耕耨專事花從,每逢佳種,不惜厚值購求,培栽辛勤,性命依之。一俟花葉繁多,即分即賣,往往價增十倍,故有‘田連呼陌,不如好花多得’之說。”我們從這些敘述中,可知當時的人們已從初時栽蘭只為聞香的小圈子里走了出來,他們要選擇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高過一大片良田的所謂“佳種”,當然對這種佳種的選擇是有一套規矩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是經過多次仔細篩選的,并且對花品的這些要求,都是為時人所認可的。我們從中不難體會到“瓣型學說”的形成,不是一兩天時間之內的事,而是在整整的幾百年不斷地被大家所提出、修改年充和共識的,就像民歌民謠是在大家的傳唱中不斷提高而成,沒有具體作者的道理一樣。 到了清乾隆初( 1735-1795)年間,有位在江蘇的徽人鮑綺云(薇省)根據時人對“佳種”的講究,率先用文字形式,將蘭蕙花品形態特征的審美理論和要求,寫在自己所撰的《藝蘭雜記》一書里。由于歷史的許多原因,該書的原本己不易所見,但該書所述內容仍可在民國8(1919)年面世的江蘇江寧人楊復明的《蘭言四種》一書中尋找到,書中引用鮑綺云《藝蘭雜說》一書的有關論述:“春蘭之干多紫色,惟素心則綠。若花瓣短而頭圓者為梅瓣;略尖者為水仙瓣;較水仙略長而頭闊者為荷瓣;上下皆闊者為超瓣。此俱上品,若又為素心,則超品矣。”又述“春蘭只素心、紫心之分。蕙則花純綠者為綠頭;背有紫紋者為紫頭;舌凈而無赤點者為素心。”還述“選花之法方合蕊時,蕊大圓綻而有沙暈者,定有佳花。若其上如蓮子、如瓜錘,或渾圓如龍眼,或起棱如圭形,皆屬異種,即梅荷仙瓣是也。選法有五,茲舉于后。” 一、選葉。產 山陽者葉色微黃,花多而葉少;產山陰者葉帶青黑色,花少而葉多。反之每出奇種。灌澆時,陽本不妨略燥,陰本不妨略濕也。 二、選蕊。蕊無論紫、綠皆須正色,又宜了淡上深,且要鮮明、有暈,若眉殼較外殼深,開花必大。 三、選暈。素心之蕊必有沙暈。暈如濃煙重霧,沙如桃李之毛,就日照之晶瑩透徹,必素心也。 四、選筋。殼上之筋有長、短、疏、密,更有粗、細、隱筋、絲紋長而透頂,其花必好,紋短而露,不足取也。 五、選殼。素心多綠殼。有一種厚肉殼,其筋雖粗,而苞形圓正,必出荷瓣或超瓣。又有一銀紅殼色,須下淡而上深,有白沙紫暈,必出異種。 鮑綺云把原來分散在民間對蘭蕙花品審美方面點點滴滴的論說,進行搜集和概括后以具象化的語言列出了梅、荷、仙、素、超五大瓣型,并對所列各花的具體形象分別加以定格。又把如何選擇葉、蕊、暈、筋、殼的經驗通過自己所寫的文章告訴了時人與后人。即統一又開闊了蘭蕙審美的新天地,被后來江浙滬一帶的藝蘭人譽稱為“瓣型學說”或“瓣型理論”并且成為共同遵循的規矩去評估蘭蕙花品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荷瓣花的大氣磅礴;梅瓣花的文靜端秀;水仙瓣花的水靈俊俏;素心花的純真高潔:超瓣花的碩大恢弘。使這些原本來自群眾并經他親自整理的蘭花審美的規矩,重新又回到群眾之中。這種影響必然深遠,至今算來也已過去了260多年之久。 蘭蕙審美隨著歲月的腳步進入到具體結合對人的形象審美及人格化比擬的階段初始于何時?要讓今人說出確切的年月實在困難,但卻可以說出大約是始于元、明時期。這有古人留下的詩歌可證:如浙江諸暨畫家王冕(1287-1359)在自己所畫的《明人畫蘭圖》上題詠有“……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斂眉如羞春”那樣生動地描寫蘭花形象的語言。如江蘇吳縣畫家陸治國的《丫蘭圖》中題有“香抱幽懷嬌不語,含情渾欲待迎將”和“三尺豐標高髻妝,兩行釵玉一奩香”的句子,應該說這些把蘭比人的形象化語言,都是在描寫蘭蕙花品和葉形、株形的藝術形象。核算這一時空與鮑綺云“瓣型學說”出臺的時差相比,應該還要早過他400多年!足見涉及蘭花審美的理論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積累過程。 那末民間對蘭蕙花品的審美,采用人格化比擬的方法,即用捧、肩、鼻、舌等來描述蘭花的形象,是何時被正式寫人書中的呢?我們查找鮑氏《藝蘭雜記》所述各條,卻似乎是只字未見提及。一直要到清朝嘉慶元(1796)年時,江蘇吳門藝蘭家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問世,書中除記述有春蘭23個品種、蕙蘭30個品種、建蘭25個品種外,還吸取了當時蘭界中繼續發展著的那些關于蘭蕙審美方面的新內容,這些新內容的補充使鮑氏的“瓣型學說”更為具體全面、更趨完善和成熟起來。如:“水仙瓣須厚大,瓣潔凈無筋,肩、舌大而圓,捧心如蠶蛾、如豆莢……”;如:“荷花瓣厚而有兜,捧心圓、收根細……”;如;“梅瓣如梅,瓣團不尖”。又詳細區分出不同的舌形、舌色,如:“荷包舌”、“劉海舌”、“映腮舌”、“桃腮舌”,增補了團瓣、闊超、狹超等內容,并且還有許多開掘深邃的蘭花文化內容。 在此后的年月里,江浙一帶蘭家輩出,專著也接二連三,如清·嘉慶 15(1810)年時有江蘇荊溪(宜興)屠用寧的《蘭蕙鏡》;有清·光緒2年(1876)時有江蘇吳門(蘇州)袁世俊的《蘭言述略》,二書收人蘭品種約30個,蕙品種約70個;有浙江秀水的杜筱舫的《藝蘭四說》;有浙江蕭山沈沛霖的《品蘭說》;有元和(吳縣)吳傳沄的《藝蘭要訣》;更有清·同治4(1865)年浙江嘉興許鼐和的《蘭蕙同心錄》集有蘭30個品種、蕙32個品種,不但可圖文對照,還洋溢著豐富多采的蘭花文化內容及栽培管理方面的經驗介紹,內容寫得具體、翔實。 在清朝以后,有民國8(1919)年楊復明的《蘭言四種》和民國9(1920)年時在上海問世的清芬室主人的《藝蘭秘訣》。接續有民國12(1923)年時發行的仁和(杭州)吳恩元的《蘭蕙小史》。這些書所搜集的蘭蕙品種有150個之多,并全都按“瓣型學說”的要求對各花進行具體的形象描述。到民國18(1929)年時,有于照的《都門藝蘭記》。稍后還有湖州鄭同梅的《蒔蘭實驗》一書。 查閱這些書,發現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盡管作者不同,盡管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們對蘭蕙花品的描述和鑒評,無一不是依據前人“瓣型學說”的審美規矩。可想而知這“瓣型學說”不但還在不斷地被后人所承續,而且更加體現出了“瓣型學說”的生命活力,足見她在整個蘭界里影響的廣泛性和深刻性。 在鮑綺云生活的那個年代里(清乾隆初年),他曾和蘭友們一起親身經歷了由建蘭的栽培被逐漸減少而春蘭、蕙蘭的栽培卻正在不斷興起到在江浙一帶基本統率的整個過程。由于“瓣形學說”的提出,使江浙滬一帶玩蘭的人們對栽培家鄉山中所產的有瓣形的蘭花,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更促進了江浙春蘭、蕙蘭的發展,許多原被蒔養著的建蘭也因花品不符合“瓣形學說”的要求而遭到冷落。與之相反,由于大家重視了春、蕙蘭的原因,激發起許多山民踏遍深山去覓蘭,致使春、蕙蘭好花輩出,許多合乎“瓣形學說”要求的異種、佳種,紛紛出山亮相,其色其形讓人見了為之傾倒。可是“瓣形學說”的推廣也使蘭蕙如同參加科考一樣,要求極其嚴格,在花品選擇中只要稍有缺點都會被無情貶落、淘汰。而各方面附合其要求者則如高中了狀元一般,立刻就會紅到極點,身價貴過黃金。歷史記載:1922年發現的春蘭荷瓣品種環球荷鼎,被上海人郁孔昭以800塊銀圓買去(當時價值良田數十畝);康熙年間,上海青浦朱家角有兩位愛蘭人,因爭一個蕙蘭的品種而引發不斷的訴訟,官司一直打到皇帝老兒那里,最后致使兩人的家產雙雙敗落。 近年里新品的春蕙蘭等更是奇貨可居,根據劉清涌先生2006年發表在《中國蘭花》第1期《蘭花,過去的一年》一文中述“春蘭豪華牡丹等均以每苗10萬元乃至40至50萬元的高價貿易”;“云貴的蓮瓣蘭珍稀種奔馳牡丹王,以50萬元高價位售出;川地的春劍美麗之冠和五彩麒麟等也均以10-50萬價格出售。”在蘭市這樣的氣氛里,又有紹興2006年4月的蕙蘭展中傳出消息,一盆蕙蘭明州梅價位要750萬元。 這些花除了“稀有”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她們的花品有的符合“瓣型學說”所提出的審美要求,即三萼“收根放角”或“著根結圓”,梅瓣、水仙瓣形的兩個花瓣(捧)具備了“起兜”(雄性化)的特點。這也說明了因“瓣型學說”的活力直接注入到蓮瓣蘭與春劍等的花品中之后,使她們有了更高的身價,才特別受到了國內外蘭界人們喜愛,有的則已表明蘭花新的審美觀點的出現,如“牡丹”瓣五彩色等等不只賞瓣型,而且賞花色、賞奇花等等眾多為蘭友為市場所接受的新的現代的蘭花審美觀的出現。這一事實恰好也告訴了人們:古今中外的愛蘭人一個繼承與發展的正確關系,只有先掌握和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蘭花審美標準的精髓,然后再加上具有時代感的、為玩蘭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新視點,去審視蘭蕙花品之美的這條路子才是正確的路于。由此不由使人憶起了十幾年前的事來,那時內地不是還有人認為“瓣形學說”是“老古董”,是束縛蘭花事業發展的手腳,提出要廢除嗎?回顧內地早期出的一些蘭書上所刊出的蘭照,也似乎存在有梅、荷不分和梅瓣無“肉疙瘩”而硬要稱作梅瓣的事嗎?也還有人要把“行花”稱作荷瓣或梅瓣的嗎?但在近些年里,不論是內地人寫的文章還是蘭照鑒賞方式,幾乎也統統都肯定“瓣型學說”了。也證明瓣型學說符合花卉,特別是蘭花的審美原貝。 當然,歷史地看“瓣形理論”,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她本就來自于古今的玩蘭群體實踐之中,具有歷史性和群眾性,必然曾在延續中被不斷注人新的內容,不斷去租存精,才會使之更加完善而有生命力。如果不顧時代發展要求,堅持一成不變,“吃古不化”,排斥新的從實踐中來的蘭花審美觀,那是不適合蘭界發展著的實情的。 我們以石榴口形(或稱凈瓶口形)花蕾中開出的翹角水仙花品為例來說!查找鮑氏《藝蘭雜記》一書就沒有這方面的論說。再查朱氏的《第一香筆記》中也沒有論述。讓人納悶的是這花品在漫長的幾百年里難道真的是無人發現過?問題的實質可能還是因為古人壓根兒看不上這種花品的原因。一直要到袁世俊的《蘭言述略》(1876年)一書里談到“蘭德頂形”時才見到了與之相關的內容:“凈瓶口形:三瓣尖略上,籜筋細糯,其色嬌妍,開大翹角水仙”和“石榴口形:三瓣尖翻向上,籜筋粗挺,其色嬌妍,開武翹水仙。”從此以后老蜂巧、朵云等才有了名正言順的身價和地位。近年,杭州蘭展中出現了一個得金獎的春蘭新種,名為“巧百合”,有人就此提出了在“瓣形學說”中應該單獨立一個像百合花瓣那樣的瓣形的觀點進行討論,要專稱翹角水仙為“百合瓣”這一觀點,目前雖尚未被有關部門正式展開討論研究,也沒有單獨作為瓣型被列入蘭書中,但這意見卻得到廣大蘭友的普遍認同,自此百合瓣(規正的“飄門”)這名字也在蘭事交流活動中被蘭友自然叫開。另有將萼瓣、捧瓣如桃型的,如春蘭翠桃,別列為桃瓣,從梅瓣中分出來,也為蘭友所接受。 再如形似蝴蝶的和多瓣、多舌的種種奇花,在古人眼里都是一種非正格之花,當然認為品位不高,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很多古蘭書中對這些奇花都沒有被選中人品。但是今人卻認為她們艷麗多采,爛漫而富有動感,具有十分高的觀賞價值。像春蘭的千島之花、黑貓蕊蝶、多朵蝶,蓮瓣蘭的碧龍菊、奔馳牡丹王,春劍的奧迪牡丹王等都為當前蘭市里人們為之追求的熱門品種,經濟身價都炒到幾萬元以上。 又如春蘭、蕙蘭、蓮瓣蘭、寒蘭、春劍中都出現有鑲邊、中透、虎斑、蛇皮、水晶、葉藝草、花藝草乃至花葉雙蝶草等品種,受到大家的喜歡,但她們卻在古蘭書里乃至解放初期的所有蘭書上都未曾被提及。是否是占人沒有發現?當然不會,只是古人認為那是“病草’或認為是不符合“瓣型學說”的審美標準罷了。而今國內外的蘭花愛好者卻發現了她們的美,為了追求不息,價值要貴過黃金。以上數例事實,共同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蘭花古老的傳統審美標準應該發揚光人,但也要靠今人和后人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不斷補充創新。 所以作為愛蘭的今人,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以緊跟時代前進的目光去審視接受和繼承’占人留下的關于蘭蕙審美、鑒賞等許多豐厚、珍貴的蘭花文化內容,不可丟棄歷史留給我們的那些非常珍貴的“傳家寶”,同時也要接納、吸收新的、為大家所喜聞樂見的,符合真、善、美主旋律的新內容,不可生硬地、一點都不允許改變地去堅持“老一套”的態度,因為這樣容易鉆到“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牛角尖”里去。但是如果數典忘祖,把好的東西丟掉也是愚蠢的。 我們只有借鑒傳統的“瓣形學說”這種審美方式,并能有機地、不斷地給她注入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新鮮內容,并根據今天蘭花品種大量被開發,新品種層出不窮的事實,在群眾約定俗成的審美基礎上,不斷總結出蘭花新的審美觀,來豐富蘭花的審美內容。這樣,老而精華部分的審美觀與新的從實踐中來的符合人類審美原則而且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蘭花審美觀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蘭花的審美內容將會得到很好的發展而更為豐富多彩。( 佚名)
|
|||||||||||||
|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求購楊樹苗
求購杜仲
求購白蠟
求購紅花草種球
求購梧桐樹
求購紅葉石楠柱
求購櫸樹
求購五角楓
求購法桐
求購垂柳
求購紫玉蘭、白玉蘭、
求購亮晶女貞
求購紅粉佳人
求購白皮松
求購國槐、山杏
求購黃刺玫、榆樹
求購巨紫荊
求購黃山欒樹、流蘇樹
求購樟子松
求購綠梅
求購造型黑松
求購西府海棠、北美海
求購喬木
求購蒙古櫟、喬木
求購早櫻、喬木
求購櫻桃、喬木
求購榆樹、喬木
求購垂柳、喬木
求購刺槐、喬木
求購菊花桃、喬木
求購龍柏球、喬木
求購白蠟、秋紫、喬木
求購絲棉木、喬木
求購山茱萸、喬木
求購太平花、喬木
求購五角楓、喬木
求購玉蘭、喬木
求購紫丁香
求購榆葉梅
求購龍柏球
求購榆葉梅
求購衛矛球
求購女貞球
求購紅葉李
求購大葉女貞、柳樹、
求購金葉復葉槭
求購廣玉蘭
求購絲棉木、五角楓、
求購元寶楓
求購紫葉李、山杏、山
黃楊床苗價格
小葉黃楊床苗價格
衛矛床苗價格
大葉黃楊床苗價格
豆瓣黃楊床苗價格
瓜子黃楊床苗價格
四倍體黑麥草種子價格
衛矛綠籬苗價格
龍柏價格
刺柏價格
側柏價格
圓柏價格
塔柏價格
檜柏價格
紫云英種子價格
紅花草種球價格
紅花草種子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二月藍種子價格
二月蘭種子價格
藍香介種子價格
蘭香介種子價格
藍香芥種子價格
蘭香芥種子價格
衛矛籬價格
本衛矛籬價格
本地衛矛籬價格
膠州衛矛籬價格
膠東衛矛籬價格
小葉衛矛籬價格
尖葉衛矛籬價格
常綠衛矛籬價格
冬青衛矛籬價格
常青衛矛籬價格
中華蚊母小杯價格
中華蚊母大杯價格
亮金女貞小杯價格
紅花繼木小杯價格
衛矛綠籬苗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二月藍種子價格
藍香芥種子價格
高桿木芙蓉價格
爬山虎價格
叢生紫荊價格
紫荊價格
金邊黃楊袋苗價格
二月蘭種子價格
蘭香芥種子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八月桂
水杉綠化苗木批發
楊梅基地直銷、2-
香泡工程綠化苗木
造型柿子樹價格報
茶條槭、叢生茶條
四季常青塔柏2米高
重慶、湖北、湖南
全紅西洋杜鵑基地
今年春天采集的97
四川成都黃金香柳
16杯蚊母基地、蚊
40高蚊母工程苗、
30高蚊母小苗、16
20-40高鼠尾草杯苗
30高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小苗
20-30高鼠尾草基地
亮晶女貞杯苗地苗
亮晶女貞工程苗、
25高亮晶女貞雙色
30高亮晶女貞大杯
20-40高亮晶女貞成
紅繼木20-80公分高
紅繼木批發、貴州
20-70高紅繼木小苗
紅繼木地苗杯苗基
40高紅繼木小杯大
紅繼木多苗貨、12
2、30高紅繼木小苗
低分枝木芙蓉基地
50-300公分木芙蓉
1-3.5米高木芙蓉工
5-12公分木芙蓉基
高干木芙蓉籠子、
4-12公分木芙蓉綠
5-10公分木芙蓉基
10公分木芙蓉工程
20-200高爬山虎杯
20-150高爬山虎工
20-70高紅葉石楠綠
金邊黃楊條子苗子
金邊黃楊綠籬籠子
30-100公分高金邊
20-80高金邊黃楊袋
20-1米高金邊黃楊
80高金邊黃楊綠籬
1-2米高紫荊綠化苗
叢生紫荊籠子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