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1: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之美稱,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 2:河南洛陽,古詩有“洛陽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之美譽。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陜西漢中,有牡丹園 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征。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鐘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原為陜、川、魯、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 )時“辟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于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于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并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于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并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杰,尤世紀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后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并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 花技術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于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 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產于曹州 。《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數百株。”(《五雜俎》)。 由此可以看出,現今牡丹的主要產地菏澤,在明代就已開始繁盛了。 北京自遼、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圣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家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 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縣志》云:“牡丹非土產也,初盛于雒下(今陜西省雒南縣),再盛于亳州 ,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 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里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范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觀,見姹紫嫣紅,含蕊皆放,交錯如錦,奪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競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余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收益亦大。當地農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于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常期發展,歷久不衰 。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 延安萬花山,位于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里盛產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產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眾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據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龍素產牡丹,以白、黃為貴,……。”關于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艷絕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余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中國牡丹栽培、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其轉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可列表如下。 朝代 年代 栽培中心 隋 581-618 洛陽 唐 618-907 長安 五代 907-960 洛陽 北宋 960-1127 洛陽 南宋 1127-1279 天彭 明 1368-1644 亳州 清 1644-1911 曹州(菏澤古稱)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洛陽、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洛陽、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向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由之,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于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盡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牡丹,原產我國, 雍容華貴,嬌艷嫵媚,花形大而美,一向被譽為“花中之王”。 我國關于牡丹的最早記載,見于東臺縣志、北宋呂夷簡在東臺西溪做鹽官,曾手植枯枝牡丹一本,護以朱欄,不忍攀枝,既久,干高數丈,每春花開數百朵,海濱稱為盛事。呂夷簡為此寫了《手植牡丹一本》的詩:“異香濃艷壓群花,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 牡丹別名花王,落葉性小灌木,一般高l~2米,老樹可達3米。在長期栽培中,歷史均培養不少品種,并有專著問世,如宋歐陽修著《洛陽牡丹記》,明薛鳳翔著《牡丹八書》,清余扶伯著《曹州牡丹譜》等。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記載牡丹有180多個品種。解放后以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及北京三地栽培品種較多,總數約在300種左右。武漢市漢陽公園移植牡丹,初步摸索了一些經驗。每年4月20日左右前往洛陽看牡丹的至今絡繹不絕。 牡丹品種分類常依花色及花型來分,如以花色來分,有紅花系、紫花系、黃花系等。花型有單瓣型:如青山貫雪、粉娥嬌;荷花型:如露珠粉、似荷蓮;菊花型:如越粉、大胡紅;金環型:如姚黃、月娥嬌;繡球型:如葛巾紫等,只有少數品種有香氣,它不是以香聞名。 牡丹的繁殖法有播種、分株、嫁接及壓條等法,而通常以分株及嫁接繁殖為主。 牡丹最喜夏季涼爽,而冬季不過度嚴寒的地方。要有適度的降雨,充足的光照,但對夏季中午的強光及西曬要略有庶蔭以避之。在溫暖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的地方,栽培牡丹較為困難。土質以深厚的土壤或富含腐殖質的粘質土壤為宜,排水要良好,要求適度濕潤,尤其夏季不能過于干燥。 由于牡丹系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牡丹根加工品為中藥“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行游的功效,常作鎮靜藥。 牡丹詩歌 牡 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 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繡幄圍紅玉,云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 丹 的 傳 說 荷 包 牡 丹 的 傳 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 廟下。這里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 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 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 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 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 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么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 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 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 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 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 有個劉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劉家館。 這里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于 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后父母相繼過世, 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 定居。隋朝滅亡后,哥嫂相繼謝世, 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 破紅塵,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時,少女將原來家院里親手種 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 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 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著 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 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 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 故每逢四月,眾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 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 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 后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 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萬卷書”的傳說 : 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云, 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 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 甘命運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籬下,決心考 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后生功底太 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家中貧寒, 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 倦,便來到后院散心。只見后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 驚喜,于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 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里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 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云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后生,姓劉名丹亭。他自 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 軍前屋后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 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 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 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 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艷品種多。一年他培育 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眾鄉鄰驚嘆,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 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后, 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美麗高大耐寒的甘肅紫斑牡丹 甘肅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因其花瓣基部有墨紫色、紫紅色和棕紅色大斑塊而得名。野生種分布在海拔1300-2800米的甘肅中南部地區,并延伸到甘肅與四川、陜西交界處的西秦嶺殘敗次森林中。花白色和粉紅色,單瓣。在零下30℃的低溫環境中生長正常。是中國牡丹栽培品種的重要發祥地。經過一千多年的人工引種馴化,目前甘肅中部地區廣泛種植著300多個花形豐富多姿、色彩艷麗、植株高大、氣勢雄偉、香氣醉人的紫斑牡丹栽培品種,使原來色彩單調、花型單瓣的野生花演變成馳名中外的甘肅牡丹栽培品種群,不但在國內外別具一格,深受牡丹愛好者的喜愛,而且使美國、日本、西歐同行贊嘆不已,并大批引種栽培。遍及甘肅農村的農家牡丹園也成為觀賞甘肅紫斑牡丹的一個重要景觀。 甘肅紫斑牡丹的主要特點及其區別于荷澤,洛陽等中原牡丹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植株高大,高可達2-3M,冠幅寬3-4M,小葉15枚以上,葉型變化少,總葉柄長,由于年生長量大,多數品種可適合切花栽培。 二、花大,色艷,味香,花瓣質地厚實,細膩,鮮嫩。花朵直徑可達25cm,花蕾高15cm,花型類型多,層次分明,花蕊雄、雌蕊變化多,觀賞價值高。花香味濃郁,為中原牡丹所不及。 三、耐寒,耐旱,耐鹽堿,可在室外抗-40℃低溫不用人工保護而安全越冬,適合寒冷地區載植。苗木成活后在嚴重干旱的情況下仍能生長和開花,喜肥沃,怕水澇。 甘肅牡丹栽培簡單,對管理要求不嚴,一般苗木栽培以3-10年生苗為好,栽植時間在秋季和春季,但以秋栽為主。繁殖方法分播種、分株和嫁接三種方法。播種苗5年才能開花,嫁接苗和分株苗栽后即可開花,但需二至三年復壯期后才能開出好花。病蟲害少,但在高溫濕熱天氣葉片會產生霉菌而有焦葉現象。用滅菌藥噴灑葉面即可防治。 過去,甘肅牡丹由于地處西北不發達地區而鮮為人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對花卉要求的提高和城市建設的需要,特別是牡丹成為國花首選而引起了廣泛重視,掀起了種植牡丹熱。然而,在中國北方寒冷地區因荷澤、洛陽等中原牡丹無法在露地自然越冬,使抗寒耐旱的甘肅紫斑牡丹自然成為這一地區的唯一栽種品種。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由蘭州牡丹園藝開發公司推廣實驗的甘肅紫斑牡丹已在長春市長春牡丹園、沈陽植物園牡丹園、齊齊哈爾、丹東以及內蒙的包頭、臨河、赤峰,山西的大同、朔州,新疆的烏魯木齊、石河子等地大量種植成功。不但冬季越冬不用做任何越冬保護,而且開花一年比一年好,得到當地園林部門的認可。并總結了一套比較簡單易行的載植管理方法,對紫斑牡丹在寒冷地區的推廣栽植起到積極作用。 紫斑牡丹栽培品種不但色彩豐富,形態各異,有很高的欣賞價值,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僅從品種取名就讓人回味無窮,反映了中國的歷史人物,秀麗山川和風土人情,如“雪中送炭”,就以花朵的白色周邊代表“雪”,黑色花心示意“炭”,形象的表示“雪中送炭”的古典成語。“黑海驚濤”示意黑色花心為黑海,周圍白色花邊示意翻滾的浪花,使人觀花之際聯想無窮。還有“粉西施”,“醉楊妃”等,形象比喻牡丹花象中國絕世佳人的國色天香。“夜光杯”等花名不但示意了花色為近似黑色,還說明花型近似出產于甘肅的夜光杯。至于形容牡丹的詩詞就更是家喻戶曉了。 蘭州牡丹園藝開發公司是中國西北最大的一家紫斑牡丹苗木和芍藥切花研究,生產及銷售的公司。產品除大量供應本國外,還遠銷日本,南韓,美國,荷蘭,意大利,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并不斷推出新品種。總經理趙潛龍先生是中國牡丹芍藥協會副秘書長,與牡丹專家李家玨總工程師出版的“中國牡丹與芍藥”一書為目前中國在牡丹芍藥研究方面最全面和重要的專著。近幾年國外到甘肅考察紫斑牡丹的學者很多,都得到公司的熱情接待。( 佚名)
|
|||||||||||||
|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求購楊樹苗
求購杜仲
求購白蠟
求購紅花草種球
求購梧桐樹
求購紅葉石楠柱
求購櫸樹
求購五角楓
求購法桐
求購垂柳
求購紫玉蘭、白玉蘭、
求購亮晶女貞
求購紅粉佳人
求購白皮松
求購國槐、山杏
求購黃刺玫、榆樹
求購巨紫荊
求購黃山欒樹、流蘇樹
求購樟子松
求購綠梅
求購造型黑松
求購西府海棠、北美海
求購喬木
求購蒙古櫟、喬木
求購早櫻、喬木
求購櫻桃、喬木
求購榆樹、喬木
求購垂柳、喬木
求購刺槐、喬木
求購菊花桃、喬木
求購龍柏球、喬木
求購白蠟、秋紫、喬木
求購絲棉木、喬木
求購山茱萸、喬木
求購太平花、喬木
求購五角楓、喬木
求購玉蘭、喬木
求購紫丁香
求購榆葉梅
求購龍柏球
求購榆葉梅
求購衛矛球
求購女貞球
求購紅葉李
求購大葉女貞、柳樹、
求購金葉復葉槭
求購廣玉蘭
求購絲棉木、五角楓、
求購元寶楓
求購紫葉李、山杏、山
黃楊床苗價格
小葉黃楊床苗價格
衛矛床苗價格
大葉黃楊床苗價格
豆瓣黃楊床苗價格
瓜子黃楊床苗價格
四倍體黑麥草種子價格
衛矛綠籬苗價格
龍柏價格
刺柏價格
側柏價格
圓柏價格
塔柏價格
檜柏價格
紫云英種子價格
紅花草種球價格
紅花草種子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二月藍種子價格
二月蘭種子價格
藍香介種子價格
蘭香介種子價格
藍香芥種子價格
蘭香芥種子價格
衛矛籬價格
本衛矛籬價格
本地衛矛籬價格
膠州衛矛籬價格
膠東衛矛籬價格
小葉衛矛籬價格
尖葉衛矛籬價格
常綠衛矛籬價格
冬青衛矛籬價格
常青衛矛籬價格
中華蚊母小杯價格
中華蚊母大杯價格
亮金女貞小杯價格
紅花繼木小杯價格
衛矛綠籬苗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二月藍種子價格
藍香芥種子價格
高桿木芙蓉價格
爬山虎價格
叢生紫荊價格
紫荊價格
金邊黃楊袋苗價格
二月蘭種子價格
蘭香芥種子價格
諸葛菜種子價格
八月桂
水杉綠化苗木批發
楊梅基地直銷、2-
香泡工程綠化苗木
造型柿子樹價格報
茶條槭、叢生茶條
四季常青塔柏2米高
重慶、湖北、湖南
全紅西洋杜鵑基地
今年春天采集的97
四川成都黃金香柳
16杯蚊母基地、蚊
40高蚊母工程苗、
30高蚊母小苗、16
20-40高鼠尾草杯苗
30高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杯苗
墨西哥鼠尾草小苗
20-30高鼠尾草基地
亮晶女貞杯苗地苗
亮晶女貞工程苗、
25高亮晶女貞雙色
30高亮晶女貞大杯
20-40高亮晶女貞成
紅繼木20-80公分高
紅繼木批發、貴州
20-70高紅繼木小苗
紅繼木地苗杯苗基
40高紅繼木小杯大
紅繼木多苗貨、12
2、30高紅繼木小苗
低分枝木芙蓉基地
50-300公分木芙蓉
1-3.5米高木芙蓉工
5-12公分木芙蓉基
高干木芙蓉籠子、
4-12公分木芙蓉綠
5-10公分木芙蓉基
10公分木芙蓉工程
20-200高爬山虎杯
20-150高爬山虎工
20-70高紅葉石楠綠
金邊黃楊條子苗子
金邊黃楊綠籬籠子
30-100公分高金邊
20-80高金邊黃楊袋
20-1米高金邊黃楊
80高金邊黃楊綠籬
1-2米高紫荊綠化苗
叢生紫荊籠子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