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目的在于依法保護農民和林業經營者的集體林權益,增強生態保護和林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補償制度,充分發揮森林多種功能,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近年來,上城區積極發揮自身區位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以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毅力,積極謀劃,勇于探索,在生態資源保護更優與生態價值實現更好之間,形成了一批具有上城特色的改革成果。
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沿山村坐落在山水秀麗的皋亭山下,森林覆蓋率高達66.70%,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然而該村曾因三級制林地管理混亂分散、村小組高度自治導致毀林開荒、占林堆放等資源破壞性使用,呈現低端化開發趨勢,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與村民的長遠福祉。面對這一困境,上城區緊抓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這一有利機遇,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一股份兩平臺”林權制改革,借力城中村改造,區域林下經濟開發等項目,持續打好林業改革發展組合拳,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鄉村更美、山林更綠、生態更優、產業更豐、村民更富的“五更”發展目標,展現了黨建引領下綠色發展新路徑。
積極實施林地統一收儲管理。為打破土地資源分散化、管理個體化等結構性矛盾,沿山村采取山林資源統一管理模式,以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重要載體,遵循“依法操作、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策略,對全村287戶進行全面摸排,做到底子清、情況明。通過組織村民大會、小組研討會等形式,結合村情深入闡述土地集中管理的重大意義與未來可行路徑,逐步贏得村民廣泛認同與支持,從而實現從分散到集中,達到了化零為整的效果。據統計,自2022年以來,通過鄉村集中整治、違法經營查處、停止租賃合同、收緊小組管理等方式,村集體回收土地經營管理權7宗,實現1427畝集體山林統一收儲管理,有效解決了土地碎片化問題,為后續綠色富民產業的發展鋪平道路。
深入挖掘集體林地資源潛在價值。遵循權屬明晰、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深入挖掘潛在價值,穩步推進集體林地資源的高效利用。爭取部門支持,積極開展林地確權試點登記工作,通過對園地、林地、耕地等地塊進行全面價值評估,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地塊邊界產權歸屬問題,成功收儲村內閑置土地、建筑資源,試點集體統管山收益權量化到戶。依托豐富林業資源,充分挖掘沿山傳統文化,通過作價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開拓林下經濟富民產業。引進中國科學院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以及多家數字科技文旅企業,對村內杭實集團茶空間研學、王蒙山地區林業土壤改良、點將臺區域鮮菇種植、楊梅老區片林下中草藥培育、茶祖洞茶文化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體驗地等項目進行了全面謀劃布局和推進。
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圍繞生命動力源技術,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浙江數字內容研究院合作,共建70畝主動健康產業園,聚焦于林地土壤改良技術在茶葉有機種植領域的創新應用,科技賦能優化了茶葉等農作物種植結構,實現了產量與品質雙重提升。探索“合作社+企業+村民”共贏模式,以項目落地推動集體共富。依托皋亭山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試點,重點推進童子百草園研學基地建設,打造浙江中草藥全產業鏈體驗窗口,吸引各地研學團隊前來學習研究,使之成為都市鄉村振興新亮點。積極搭建電商直播式“尚城優品”共富工坊平臺,通過線上直播與線下拓展點位相結合方式,建設集現場銷售、社區團購、電商直播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農林產品展銷網點,打造成為浙閩浙衢區域戰略合作協同發展平臺,有效拓寬農林產品銷售渠道,為山區農民增收提供了平臺和路徑。
上城區通過深化跨區合作內涵與外延,順勢而為助推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集體經濟。在“合作社+企業+村民”的共贏模式下,上城區迎來了一場由傳統向現代、由單一向多元的林下產業轉型變革,帶來了可觀的游客流量與就業機會。2024年游客量接待總數超30萬人次,農家樂產業經營額超過260萬,林農產品銷售20萬元,累計提供就業崗位達100余個,帶動村民人均創收達2萬元,有效提升了村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城分局)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