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樹葉落光了,光禿禿的。你們要是早點來,樹葉可多了。”家住天臺縣白鶴鎮萬馬渡村塘頭殿自然村的葛婆婆言語中帶有惋惜,但更多的則是喜悅。
葛婆婆口中光禿禿的落葉樹,指的就是該村后山上的2株藍果樹,其中一株高達15米,樹齡已有180多年,村中老少都很喜歡。“它會結果,果實黑黑的,比黃豆大一些,吃起來甜甜的,有梨子的味道,我們都把它稱為‘黃梨頭樹’。”想起往事,82歲的葛婆婆笑容滿面。
藍果樹是落葉喬木,樹形高大,但樹皮粗糙,相貌丑陋,常裂成薄片脫落,樹身還經常長滿一個個“樹瘤子”。4月下旬開花,9月結果。果實少時為紫綠色,成熟時為深褐色,外殼堅硬,咬碎后果肉很有味道,因此以前小孩子喜歡到樹下揀拾食用。
但歲月滄桑,前些年這2株藍果樹葉子長少了,枯枝增多了,生機減弱了,葛婆婆等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獲悉這一情況,天臺縣林業局立即邀請專家實地把脈會診,精準提出保護修復方案:在藍果樹下方修建一道擋墻,減少雨水沖刷,泥土覆蓋裸露根系;及時修補腐爛樹洞,防止進一步侵害樹身;適度修剪枯萎樹枝,防止折斷掉落;追施農家有機肥料,增加養分攝入。
專家會診,專業修復,藍果樹保護工程于2022年啟動,保護成效立竿見影。特別是今年春天,2株藍果樹恢復了勃勃生機,郁郁蒼蒼,花開滿樹,果掛枝頭。雖然現在葉落了,但它正在積蓄力量,為了明年更蓬勃地生長。
(天臺縣林業局)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